
父母可以在有家傭幫助的情況下仍嘗試為孩子培養責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為未來的獨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的未來鋪平道路。

葡萄牙地域不算遼闊,沒有大山大河,也沒有繁忙城市的急速與效率,是閒適旅遊的佳選。

陽明學堂在香港的成立,有利於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避免被西方國家政治化,也體現了中華文化深厚底蘊,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教育理念提供了平台。

筆者認為能夠「過3爆4」的同學更多是一個擁有全人發展能力,能夠在多元挑戰中掌握成功脈落,擁有抗逆力、有自我實踐追求心,和懂得調節自己適應環境的人。

數學建模是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轉化成用數學方法解決的形式,並運用數學工具進行分析和求解的過程。在小學階段引入數學建模,不僅能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數學概念與具體的實際問題聯繫起來,還能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

教育辦不好,不只是一個家庭的事,那是一代人的事,影響整個社會。強制與兒童相關從業員舉報,彼此監督的力度必會大了,管教的掣肘也相應多了,一旦「教向不教讓步」,就是「好心做壞事」了。

孩子們在整個環節中的表現,囑咐的、承諾的,都表現出踏實、尊重、誠懇、負責的氣息,着實的使人相信孩子的言出不悔。

當孩子們培養了良好的責任感,亦訓練了應有的自理能力,他們腦部的執行功能亦得以鍛鍊。因此,做家務能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也會增加他們的自信心。

有機會來到這所著名的廣西中醫藥大學進行研學交流,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學習機會。感謝不同部門和中國教育交流(香港)中心締造這個「遊學神州」的機會予本校師生。

實踐芬蘭教育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師的熱誠、持續的研究與反思,以及有效的教師發展,而過程中要考慮到跨文化的差異及本地化的策略。

21世紀及後的世代,教師更需要關注學生的精神需求和個性化發展,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師不是訓練考試機器,而是要把每個孩子的亮點發掘出來,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自己。

中國要發展為教育強國,英文學習的位置需要正視,不能因為國家安全的考慮,就索性減少學習英文的時間。

透過英國學校的示例,參加遊學團的準教師能思考如何應用當地優良的元素,融入香港的教學環境,更有助塑造教學理念,將來投入於價值觀教育。

香港其實有很多博物館,也有很多精彩的展覽,為免參觀者走馬看花,辜負了策展者的心力,具素質的導賞,導賞員的培訓不單需要,更是急切的。

當年北大教育的工作,其實通識科與公社科的老師才是承繼者,以此想法,這群老師與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同在,或許能重新找回教育的初心和動力。

科技創新是國家、社會和地區發展的硬道理,是出路。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我們要重視科技的進步,加大投入,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而有助發展。

近年香港處理教師失德問題,教育局一直按既定程序辦事,已嚴肅跟進若干涉嫌違反專業操守的個案。嚴懲相對教育,甚或防患於未然的預防措施,那一個策略最為有效?

研究發現教師幸福感是最能預測他們離職的機會率。因此,教師與其工作環境之間的匹配(即個人與組織的契合度)最有力地預測教師流動意向。

城寨本身似是香港百餘年來的歷史影照,學校不妨借用電影的鋒頭,向學生講解城寨的前世今生和回歸前清拆的事情,可以成為一堂充實的國民教育課!

最近,一篇關於美國線上課程中出現AI假學生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AI在教育領域的雙刃劍效應。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孩子最後的幸福感才是我們教育的終點。讓快樂教育成為每間學校教育的基礎,有的放矢地追求學術水平!

面對科技日新月異,最近人工智能協助學習,甚至代替學習之際,我們一定要了解,教師應着力於什麼角色。

隨着體驗式學習為人認知,筆者寄望更多人能投身這行列,加以探討以至實踐。而教大此課程亦正招生,既切合教師與青少年及兒童工作者的專業,也有助家長建立優質的親子時間。

在學校全面加強及改善推廣中華文化及藝術的政策下,令幼兒深入體會中國歷史文化之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之美、民族偉大復興追夢之美,相信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素養,以美養德、崇德向善、以美育人為導向培育幼苗。

作為一位年輕的教師,改變整體環境自感無能為力時,要不忘初心,無論高層有什麼決策,同事有什麼態度,自己在教育界的初心都不要動搖。

教師們可多留意AI如何在日常教學上的應用。短短的一年半載,程式又已經進步不少,一是可以提升孩子的創作動機,二是降低創作門檻,提升創作素質。

《九龍城寨之圍城》這部電影不僅充滿了動作場面,更蘊含了教育界推動的12種重要價值觀和態度

根據〈華羅庚傳奇人生的教育啟迪──紀念華羅庚誕生110周年〉一文,華老一生有1位啟蒙老師及3位伯樂。事實上他的一生又何止3位伯樂?

小孩子在成長時,父母有責任用尊重和正面的態度教育他們,讓子女在心生理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長。

建於山地的高爾夫球場樹木遍布,山脊溝壑,跌宕起伏,18洞臨湖傍溪,涉澗越脊,綠水青山,空氣清鮮,感覺出塵脫俗,穿梭揮桿,刺激而又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