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種子並不知自己會落在何方,或許是身處於貧瘠的泥土,除了靠自己奮力衝出泥土外,更重要的是陽光能否照耀它?是否有充足的水和肥料,以及有否人可以拔去阻礙它成長的雜草?
澳洲政府從本年3月開始提高學生簽證及畢業生簽證的要求。這次的政策改變,筆者會理解成為一次提升員工效能及改善員工溝通的上佳機會。
香港的學校正在迅速恢復正常,各種課後活動和比賽如雨後春筍般洶湧而出,讓學生們有機會追回失去的時光。筆者特別感動的是,無論是活動單位還是學校老師,都毫不計較地付出,希望陪伴學生成長。
港人子弟學校,無論在大灣區或者在中國其他大城市,仍然是需求甚殷的,要辦好港式教育,師資人才的培訓和儲備相當重要,這是高質量學校教育的重要條件。
看到新一代學子們在賽場上奮力拼搏,我不禁為他們的成長和進步感到欣慰。他們用汗水和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用青春和熱情,書寫屬於他們人生的精彩章節,這正是體育比賽的魅力所在。
教育的本事需要更多有心有力、有抱負的教育工作者的參與,他們必須要有自我更新、持續改善的本能,有自覺力和願意不斷自主學習。
以德治國的思想已在舜帝時代萌生,並且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隨時穿在身上的圖案,對人對己發揮着啟示作用。希望大家再見到龍袍時,想起十二章紋及相關的意義,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自我要求!
「輸入重要,還是輸出重要?」這是我在這一屆屆中六啟航大會講話時,問中六同學的問題。現場投票,各佔一半。《OUTPUT》作者以心理學家實驗點出,如要二擇其一,輸出更為重要。
校長或學校管理層應多了解整體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及學校的師生關係,並了解有否個別教師對其工作及與學生的關係是否滿意。
大多數家長並非科學科技的專家,也未必擁有工程或數學的知識,藝術觸覺亦不一定很敏銳,故子女的STEAM學習上,家長應避免成為障礙。最好的支持可能是,協助他們勇於面對困難、從旁鼓勵。
AI的融入教育是一個複雜但充滿希望的過程。它要求我們不斷學習、適應和創新,以確保我們能夠充分利用這一技術,為學生提供更高品質的教育體驗,同時培養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負責任和有能力的成員。
且思且行,且行且思,幼兒教育已然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或許,這就是生命本身。但無論如何,我知道,我愛孩子,故將始終小心翼翼地仰視他們。
幼稚園上課時,活動空間不足,對孩童的成長有何影響?大家應該心中有數,尤其一孩家庭的兒女,其體能及社交上的障礙,不問可知。在此筆者再次呼籲當局,從速建立分區幼稚園學生活動中心。
「我是主的羊」的示例,展現了學校如何揉合不同道德品格與價值觀,包括天主教的美德及價值取向、學校校訓、正向教育的品格強項,以至教育局提倡的首要價值觀,藉着周詳的活動設計,都得以整合和實行。
愛孩子和逆流而上的校長,已不常見,還具備知人善任的品質,更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莫校長信任同事,願意賦權給校內同工有更加多的發揮機會和空間,使行政管理組織上更有彈性和靈活性。
雖然活在大時代中的我們,無法躲避電子產品的洪流,但小朋友戒掉電子奶嘴,遠離電子產品,成人多點陪伴及關愛,是孩童健康成長的很重要的元素。
人的學習模式有很多種,有些學生習慣聆聽接收,有些可能透過視覺,或是動手做才能掌握。Vision Pro此類產品的出現如在教育方面增加應用,無疑令不同學習模式的學生的學習需要得到照顧。
無論是大型的驚喜活動還是小小的驚喜,只要能帶給孩子們歡樂和正能量,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讓我們一同努力,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充滿驚喜和溫暖的校園環境。
教育同工應該要就服務供應商的表現作出監管,亦應該有充分的前期溝通工作,這樣才能夠為學生帶來不一樣且有效的學習體驗。
培育孩子必須先從關係開始。沒有能溝通的關係,一切的教育都是枉然的。
筆者喜歡逛街市、行超市,八卦民生實況,尤其關注人力市場與聘人街招,算是直撃基層生態。至於飲食,入鄉隨俗,喜歡品嚐在地菜餚,算是食文化的體會。
家庭教育,日形重要。香港教育局與民青局,是不是該携手配合「家和萬事興」這理念,支持大學開設與「家庭教育」相關的專業學位課程?
在10種思維範式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僅能夠在課堂上展示更深層次的思考,還能將這些思考策略應用到日常生活和未來的學習中,有助師生營造一個更具思考力的學習環境。
現今學習書法比古人容易,主要原因是範本很多而且印刷精美,唯古人書寫的機會多,今人有機會書寫的時間不多。
人受天地自然牧養才有衣食,大自然的一切就是真善美,尊奉祂們是理所當然的。
鄭和寶船真有那麼大嗎?疑團仍有待考古學者來拆解。姑勿論是否古籍文抄宥誤,抑或其他因素,船隊宣揚國威是毋庸爭議的史實。李約瑟評價,該時期歐亞任何一個國家的海軍,都無法與鄭和船隊相比。
作為香港人,我們「無間道」地身處兩個文化系統中,肩負的使命就是融和不同文化的差異,牽頭讓世界更快成為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我們不必成為別人心目中的龍,可以根據個人的特點或所好走向自己的將來。
筆者由一人肩負學校支援工作到現在發展為接近10人團隊,服務十多所學校及300多名老師,惠及過千名學童。筆者希望各成員能合作無間,從多方面優化我們的幼教服務。
香港小學在配合推行時應結合實際情況,注重實效性和針對性,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接受國家和民族在過去和現在的偉大,並對未來予以期盼,共同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