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組織童心賀國慶75周年活動心聲
作者:温志倫2024-10-02
在推動中華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方面,有效的教育活動能夠讓幼童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今年,筆者所任教的學校與多間姊妹學校攜手,共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不知道、沒見過
作者:翁港成2024-09-30
工作氛圍和工作效率息息相關,當某位成員對他人的查詢表現冷漠時,這會造成其他團隊成員的不滿,士氣下降,影響同舟共濟的合作精神。
淺談普通話和粵語聲調的對應關係
作者:陳章華2024-09-27
我們學習普通話與外國人學習普通話有沒有分別呢?或者說,我們會不會有多些優勢?
飯圈文化
作者:楊佩珊2024-09-25
飯圈文化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我們應以理性和包容的態度去看待它,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和引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健康、積極的成長環境。
聞一多生平的二三事
作者:劉煦元2024-09-24
聞一多無論在學養、教學、才學、風骨、愛國,就是一個令人敬佩的學者。
三江匯流古蒼梧 桂東信步走梧州
作者:蔡國光2024-09-24
梧州市舊城區最大特色,遍布數百幢騎樓屋,號稱騎樓城。騎樓屋在廣州、香港、馬六甲、檳城等舊區仍可見,但規模最大,當數梧州舊城區內。
談年輕人的家庭教育價值觀
作者:梁振威2024-09-23
筆者建議家長選取一些切合自己家庭教育價值觀,並符合孩子成長階段的家訓名著,定時在茶餘飯後,與孩子一起,進行親子學習。
小學生從生活開展 應用數學建模
作者:吳家豪2024-09-19
21世紀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資訊技術飛速發展、全球化深入推進,要求我們培養具備慎思明辨的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而數學建模,正是培養這些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從再培訓課程談中學生的素養培育
作者:吳文軒2024-09-19
有學生曾經和筆者分享,過往參與過一些導師帶領的個人素養和求職技巧課程,不斷玩遊戲,要求他們分享得着和感受。他感到,連自己都沒有概念或理解,導師想我說些什麼呢?到頭來也只是很片面的分享:就是要負責任吧!
也談師德──師道及以身作則之說或已成為空談?
作者:鄒秉恩2024-09-18
好的教育需要有良好的教師,才能把教育下一代的工作薪火相傳。一群有高道德標準,能以身作則,肯以品德先行,並願意堅守教育信念去栽培學生成材的校長、老師,對改善一個社會文明貢獻可以很大。
《柏克萊的日子》──時代的衝擊
作者:鄧兆鴻2024-09-17
劇中人冰釋前嫌後一句「對運動無悔」、戈夫對從火熱的運動中淡出的解釋是「把小島還給海洋」,這當是編劇的心聲吧!
香港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作者:曹啟樂2024-09-16
現在香港的學生簽證只限於大學生,每年非本地的大學生人數逐漸增加,如果開放一定數目的學生簽證給中學生,相信會吸引到一批財政負擔得起的家長,安排子女到香港讀書。
為了追求更好
作者:陳月平2024-09-13
事實上,教育界的變化並不會比其他的界別少,但若沒有學習及反思的能力,而是以恆常來面對新事物,我相信穩定反而是阻礙。
日本幼師到海外工作的誘因和顧慮
作者:余錦明2024-09-12
對於能從心而行,不惜踏出舒適圈的幼教人員,筆者希望能多聆聽她們的心聲,互相扶持,讓大家的教學及照顧幼兒事業更多姿多彩。
香港教育的未來
作者:鄭家寶2024-09-11
在科技飛速發展、全球化加速、資訊爆炸的今天,傳統教育模式已難以適應這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教育局在2024年推出新一份《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它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理念有什麼相近的地方?
德國之行看公民
作者:陳奕偉2024-09-10
說起柏林這個遊走於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間的城巿,當然也會不其然想起香港。有多大自制才有多大的自由,其實又何嘗不是今天香港與香港教育的寫照?
需要學懂變焦
作者:彭智華2024-09-09
聚焦和焦慮之間的關係變得愈見微妙。這種情況就好比當我們被眾人過度注視的時候,反而會因焦點帶來的壓力,及因為焦慮而無法真正聚焦於重要事物,甚至出現其他的生理及心理狀況。
師說
作者:陳玉燕2024-09-06
又逢一年開學,各位教育同業,讓我們都珍視老師這角色的光榮使命,珍惜一段段在校園同聚共學的師友情緣!
把握機遇,引領創新
作者:何劍輝2024-09-05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最近指出,西方民粹主義強烈反對引入移民,反而為香港提供了機遇。香港政治穩定,可以進行長期規劃,向全球人才敞開大門,吸引國際及國內企業落戶。
致愛兒
作者:劉鴻輝2024-09-04
隨着年歲增長,你一定會感受生活迫人,挫折肯定有增無減,常惦記「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3個關鍵結構 預測教師職業選擇
作者:朱啟榮2024-09-03
在教育範疇,期望值理論則可以用作分析教師的離職動機;Watt和Richardson(2007)依此認為,FIT-選擇動機框架則可以預測教師職業選擇。
一年之計在9月
作者:黃冬柏2024-09-02
每間學校就是一個有機體,校長、老師、職工、學生和家長都是不可分割的部分,各司其職,統整起來的共同目標就是教好每一個學生。
從內地的微劇看AI微學習:新成人教育的未來格式
作者:馮穎匡2024-08-30
AI微學習與小內容已經並將繼續改變現代成人教育的模式,隨着人們對靈活、高效學習需求的增加,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年內勢必會更加明顯。
從喝茶、品茶、悟茶看教育
作者:陳許華2024-08-29
從喝茶到品茶,再到悟茶,這3個階段體現了教育的不同層次和深度。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教師和父母可以嘗試和兒童不斷探索和成長,追求一種更為和諧、美好的教育境界。
三十而立:祝賀教育評議會、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成立30周年
作者:馮文正2024-08-28
1988年,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屆小學教育學士學位兼讀課程開辦,至1992年頒授學員學士學位,文正想在此特別感謝3位在中大講授課程的老師,及分享當年我學習到的一些心得。
讓自己成為別人的祝福:透過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 幫助群育學生實踐愛與奉獻
作者:江浩民2024-08-27
筆者近日聽到來自明愛樂恩學校的同學分享拯救小貓的故事與掙扎,體會到學校愛惜生命、包容接納的氛圍,配合宗教、道德及品格教育課程與活動,有助同學正面人格發展,追尋滿全生命。
強化國際教育樞紐,吸引全球人才來港
作者:温志倫2024-08-26
建基現有優勢,學界應積極作為,不單要增強香港發展動能,更要更好發揮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的獨特優勢,持續培養優秀人才。
看待失誤
作者:翁港成2024-08-23
從來運動競技都是追求勝利,但失誤是難免的。我們應該以和的態度看待每一位盡力作賽的運動員。
從《反起跑線聯盟2》看抄寫功課的背後
作者:陳章華2024-08-22
功課除了溫習以外,還可能有其他功能,這是我們會忽略而又十分相關的。
奧運會給教育的啟示
作者:楊佩珊2024-08-21
奧運的聖火隨着閉幕禮熄滅,但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帶給教育界什麼的啟示?我們如何從萬人關注的體育盛事中把握教育契機,在日常教學中融入奧運精神,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