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從《流浪地球2》看中國的科幻電影設定
作者:陳奕偉2023-04-12
《星空奇遇記》是世界科幻經典,強調宇宙不同種族的命運共同體,只是設定中無意滲透了大美國主義。而中國因為自己的歷史造就的包融,《流2》的背景設定是比較種族平等的。
一位失明的教師
作者:翁港成2023-04-11
2022年9月,我校聘請了一位完全失明的英文教師,不少人得悉這事後都問我這位老師具有何等特質,經過半年的合作,我校認為這位失明教師對學生以至老師皆有正面影響。
入界宜緩:如何實踐教育創新?
作者:吳家豪2023-04-06
在教育創新的過程中,筆者深感圍棋中「入界宜緩」之精義。當初剛剛涉獵這個新領域,往往會樂觀估計自己的能力和時間,期望一步到位地解決所有問題。然而,教育創新的道路豈只一個問題?
探本溯源:探討老師要面對的「學會」
作者:梁振威2023-04-04
筆者深信,香港的老師均是有學養有使命感的老師,但要成為學優徳勳的老師,還得要學會建立教師的尊嚴,學會如何才具國格以當世範。
姊妹學校計劃經驗談
作者:陳玉燕2023-04-03
教育局姊妹學校計劃計劃推行至今,本港學校不少已與內地學校完成締結,然成效如何,有待探討。筆者認為締結姊妹學校是一個提升學校素質、推動學校發展的良方,但要發揮成效,需要適切的策略配合。
家長教育課程架構之我見
作者:鄭家寶2023-03-31
教育局自2023年3月向公營及直資小學提供家長教育津貼,以協助學校啟動校本家長教育課程或活動。家長教育對於孩子發展、學習有什麼影響?內地又是如何推展家長教育?
《末戀.無愛合約》訪談分享:探索藝術與愛的教育
作者:周慧儀2023-03-30
筆者很榮幸訪問《末戀.無愛合約》的編導張達明先生、女主角張雅麗女士和男主角王維先生。與跟他們深情對話後,筆者看到戲內戲外都可以有藝術元素:尊重、包容與愛的付出。
人工智能新局來臨的思考
作者:黃冬柏2023-03-29
面對AI的發展,業界要思索的並非封殺禁用或完全開放任用;對策仍是「學懂、善用」,學懂是技能上的發展,善用是伴隨成為終身能力。
私立中學:國際課程與不同背景學生 為孩子提供另一個選擇
作者:曹啟樂2023-03-28
私營系統和公營系統的學校作出良性競爭,能促使教育素質進一步提升。近年香港出生率、學生人數不斷下降,政府應該加強力度,為業界開拓海內外生源,優秀人才來港工作,子女也可以接受較高水平的教育。
學校透過知識管理累積學校組織知識
作者:朱啟榮2023-03-27
為了獲得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學校或教育機構的管理人員需要檢視學校成員已有知識,關注現有知識的重要性並有效地使用它,亦需要探索仍欠缺或不足哪些知識。這正是學校的「知識審計」過程。
復常過蓮香,歷史走中學
作者:蔡國光2023-03-24
香園圍村與深圳河之間,有山丘名為白虎山(亦稱白花山),是新界地區最北山丘,居高俯瞰,邊境形勢及附近地貌山林,可盡收眼底。往昔這範圍屬於邊境禁區,因近年逐步開放,走訪鄉村或行山路徑今時多了選擇。
戴與除口罩的疑惑
作者:彭智華2023-03-23
解除口罩令後,正好是鍛鍊社會大眾包容接納的能力有多高!不過這種情況也剛好讓大家學習互相理解和包容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不論是否佩戴口罩都是合法和合情理的,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自己及別人的選擇呢?
中國繪畫的歷史源流
作者:鄧兆鴻2023-03-22
五代兩宋是中國繪畫的鼎盛期,由於統治者的偏好,國家設立畫院,宮廷繪畫盛行,左右了民間繪畫觀念和風尚,宋徽宗更把「畫學」列入科舉,畫家通過應試入宮為官。
人工智能是助手還是我的替身?
作者:陳章華2023-03-21
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暫時未達到高度威脅的程度,但有關搜尋、整理、綜合資料相關的工作則會首當其衝,這是時代進步的代價。
家長的希望
作者:梁鳳兒2023-03-20
透過家長教育可幫助家長與時並進,尤其是老師一同參與講座、工作坊、活動,會有效調節家長對學生及學校的期望,減少日後可能遇到矛盾。
校本中華文化及藝術推廣計劃
作者:温志倫2023-03-17
教育局於本學年為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學校提供津貼,舉辦校本活動,幫助兒童認識和欣賞中華藝術及文化,建立對國家的歸屬感。學校應該以什麼為切入點?
今天教師不易為之壓力管理
作者:鄒秉恩2023-03-16
今天前線教師的工作量之大是不容忽視的!若教師長期面對這個工作量,而漠視適當休息時間和處理身心平衝問題,隨時會導致壓力爆煲,直接或間接影響個人甚至整體團隊的工作效能。
人工智能開啟作弊新時代?是時候改革學生評分方式
作者:馮穎匡2023-03-15
ChatGPT等公開可用的生成人工智能技術,為保持學術誠信帶來不少挑戰,但它的出現也為學校創造了一個良機,可以大幅改革傳統評估方法。
陽光明媚下的告別
作者:陳月平2023-03-14
闊別了3年的中六惜別日終於可以重臨,而且是在如此明媚的春天,誰人心中不是充滿着陽光?或許在成績方面你們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尖子,但你們的努力一定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搵食難
作者:蔡世鴻2023-03-13
自從恢復全日制面授課堂後,大型飯商接連出現問題。到底是哪些原因,令莘莘學子飽受無飯之苦,有些更食物中毒,苦不堪言?
在小學裏最重要的一個學科
作者:馮文正2023-03-10
任何比賽項目,都需要你不斷從對手裏學習,提升技巧。有什麼練習你不需要答案,可以自己批改,了解自己的進步?最直接的答案是體育科,我當日撰文對大家說,要訓練反思批判,最好用體育科。
ChatGPT:AI發展的奇點與教育的拐點
作者:何劍輝2023-03-09
正所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AI的發展趨勢已成,我們既然阻擋不了,就應該好好地學習及應用它,以便跟上世界發展的潮流,提升我們及整個社會的競爭力和生產力。
讓香港澳洲小孩連結在一起,共享學習樂趣
作者:余錦明2023-03-08
香港Kendall International Preschool設計了一個香港及澳洲幼稚園學生的夥伴共學計劃。是項計劃在學習焦點、計劃持續生和家長經濟負擔等方面有什麼考量、好處?
讀〈關於曾祖父詹天佑的幾個訛傳〉後感
作者:劉煦元2023-03-07
筆者日前閱讀了一篇文章〈關於曾祖父詹天佑的幾個訛傳〉,該文作者是詹天佑的曾孫詹咏所寫的,拜讀全文,捏一把冷汗,當中4個訛傳,筆者兒時都當信不疑。
ChatGPT捨棄你,還是愛上你?
作者:楊佩珊2023-03-06
ChatGPT的確是一把兩刃劍,它便利了我們尋找和整理知識,但同一時間也讓我們失去了創造知識的演練機會。ChatGPT為學界帶來的挑戰將會崛起,學界如何應對?
從兩個安息禮反思生命的教育
作者:翁美茵2023-03-03
生命教育的精義是從認識(甚至熟悉)的生命中去體會人的生命。
寵物小精靈.不會變老的10歲
作者:吳文軒2023-03-02
人雖然長大,我們亦由學生變為老師,但人生的探險歷程直到死的一天也永不完結。成年人如老師、家長能否保持童心,能否保持熱血,或者能否欣賞同儕的童心、熱血⋯⋯我覺得非常影響這個社會的氣氛和氛圍。
不平靜的全日制復課
作者:徐區懿華2023-03-01
疫情3年,恢復元氣尚需要大量人力及時間,情緒困擾、欺凌事件這些事情都將繼續發生。還望社會各界上下一心,了解並關注各種現象背後的成因,共同出一分力,幫助學校及年輕人在復常過程中可以返回正軌。
佛化教育的成功
作者:劉鴻輝2023-02-28
佛教在校園一洗「老套」形象,學生自願參加公益活動的人數大增。宗教場所內,也多了年輕面孔參與義務工作。可知,願意接觸佛法的年輕人正與日俱增,佛教界出現一片新氣象,佛化育人指日可期。
《小別離》與《小歡喜》
作者:陳奕偉2023-02-27
科技發展進步方向很簡單(如手機更快、功能更多便可),但何謂教育的進步,縱是教育前線工作者,面對着不同方面取捨的考慮,恐怕也不容易說出個所以然來。各前線教育工作者不妨參考魯引弓的作品多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