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8:02:4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教評心事

由不打手語到聾而不啞
作者:曹啟樂2023-09-15
有不少例子可以證明天生聽障的孩子,透過早期辨識,緊湊的培訓,可以變成語音準確說話流利的正常人。盼望更多有愛心及優秀的幼師加入教導聽障孩子的行列,成為轉化生命的天使,讓聽障孩子有機會聽聞福音。
國際化城市、國際化教育之「一校兩制」
作者:何劍輝2023-09-14
香港作為國家對外的超級聯繫人及國際窗口,我們可以扮演一個優秀的聯繫人角色。其中,通過教育,我們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精英匯聚香港,學習各國文化及創科研習,培養人才以促進文化交流。
歷史與文物
作者:陳玉燕2023-09-13
在教育以高新科技、人工智能為熱談的今天,歷史與文物,是文化底蘊,更應投放資源,不容忽視呢!
窮困激發起的心智
作者:彭智華2023-09-12
筆者不經不覺已任職教育心理學家30年,現在所需要的心理素質,可能並不是在大學或專業訓練所獲得的,而是自己從眾多成長經驗中積累應有的心理素質,才可以承擔更多重任,希望大家面對逆境時,可以積極面對!
百年一遇豪雨造成山泥傾瀉 爆出紅山半島僭建違契風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11
據悉,部分紅山半島獨立屋有僭建地庫的問題,涉事72號屋屬冰山一角。上月底就駱駝漆大廈有商戶違反地契一事,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曾以「違契就是違契」回應以示局方執法的決心,令人關注今次僭建風波會造成多大影響。
在川西為《兩山論》鼓掌
作者:劉鴻輝2023-09-11
這次川西之旅我注意到,國家一改從前為追求經濟成果而盲目開發,我樂見國家走對方向!我為國民生活美滿而鼓舞!我願踏足我國更多名山大川!
襲擊校長事件的啟示:學校領導與課室班級經營概念的重塑
作者:鄒秉恩2023-09-08
若領導者能用心去經營打造一支有信任、有關懷、互相尊重、有集體協作力量及以創新思維領導學校發展的教師領導團隊,相信一定比單以個人英雄主義帶領學校的校長領導為優勝吧!
解決學校知識管理障礙的出路
作者:朱啟榮2023-09-07
校長必須擔當學校變革推動者。香港學校在知識管理實踐方面較為冷淡及消極,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校長未能理解在學校推行的好處。
考察後對國情教育一點反思
作者:黃冬柏2023-09-06
當我們苦於構思如何把刻版歷史課程教導學生時,鄰近地方卻使用了高新科技和軟性包裝,寓國情學習於遊樂園內;這個體驗設施或可供本地基礎教育界善加利用。
如何在ChatGPT內暢所欲「問」?
作者:馮穎匡2023-09-05
在過去幾個月裏,看到網上一些IT專家的提問示範,發現給ChatGPT適當的「提示」,比提問更重要!筆者有幸在這裏與大家分享。
再談小學的科學科
作者:蔡世鴻2023-09-04
科學的範圍博大精深,哪些知識要學,哪些要動手做,哪些地方可參觀,都要從長計議,期望教育局能盡快為小學科學科定出指引,然後學校再發展自己的校本課程和內容。
唱好香港之我見
作者:馮文正2023-09-01
我覺得學者們,教育界應該更深入去了解「甚麼是香港文化?」然後才可以擇優傳承,繼續說好香港。
推展創科發展
作者:何劍輝2023-08-31
各國都好像在科創上你追我趕,不願落後於人,似乎大家都以行動去認同「落後就要挨打」的見解。大國博弈,競爭的不再只是經濟、軍事及科技,更重要的是科研及人才。
身兼多職的澳洲企業負責人
作者:余錦明2023-08-30
作為來自香港的澳洲移民,本人深感到移民企業家在異鄉創業所面對的挑戰。我雖然看似一人在前,但實際上有數百名團隊成員在背後提供強大支援,多謝他/她們對機構的信任,亦感謝他/她們陪伴着我闖過一個一個的難關。
1997年前香港教育文件的回顧與鈎沉
作者:劉煦元2023-08-29
香港教育改革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波改革浪潮主要是通過改進教與學來實現計劃目標。20世紀90年代,第二波改革常通過質量檢查和保證以求改進。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香港的第三波變革正朝著追求未來效益的方向。
AI 會懂得愛嗎?
作者:楊佩珊2023-08-28
人工智能正急促發展,人類視人工智能為彰顯人類智慧成功的里程碑。在日常生活努力利用人工智能幫助人類工作,但卻不知不覺地取代着自己。筆者從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的作品《人工智能》中探討人工智能與愛。
做個有心人
作者:翁美茵2023-08-25
老師如何履行學校辦學理念的期望?筆者試從當年自己的學習中反思,並提出了三個方法。
學期來了,要打氣,要集氣
作者:吳文軒2023-08-24
開學日將至,筆者希望借文與各位同工一起打打氣,分享一些筆者喜歡的小思考和小方法,一起以最佳狀態開始我們本年度的課堂。
兒童音樂劇滋潤人心
作者:徐區懿華2023-08-22
作為兒歌天后,李紫昕女士在兒童音樂領域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她以優美的旋律和豐富的創作力,寫出了許多深受小朋友喜愛的歌曲和音樂劇作品。
公民科考察團有感
作者:陳奕偉2023-08-21
公民科是重要的,考察團是艱鉅的,本校的同學也說參加考察團實在是獲益良多。期望香港政府及教育局,可以做好配套,讓公民科老師可以順利完成國家給予的任務!
升中叩門競爭激烈背後
作者:翁港成2023-08-18
本地有不少有特色的學校,我相信大部分學校的老師同樣是用心教學。家長、學生不妨嘗試放下疑慮,多了解不同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說不定從中會有新的發現。
學習中的「攻彼顧我」與學習環境
作者:吳家豪2023-08-17
「攻彼顧我」不只是關注攻守的法則,更是講求在整體局勢中保持平衡,很多時候攻也不一定能成功,畢竟對手的風格、弈者互動等因素亦會影響每次的子效,在局中仍有不同的機會成為致勝的關鍵。行棋如此,學亦如是。
教大─曲師大師德教育基地──教師教育的稷下學宮
作者:梁振威2023-08-16
香港教育大學早前公布與曲阜師範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共同設立師德教育基地。筆者深信,若兩校落實合作備忘錄的活動,這個師德教育基地,將會發展成當代教育的稷下學宮,創出教育哲學的新一頁。
後疫情的教育現場
作者:陳玉燕2023-08-15
我們面對的是後疫情的學校現場,疫情對不同持份者都帶來了轉變。新學年即將開始,後疫情的學與教、學生成長支援、老師培訓、家長教育等,都需要重新思考及規劃,當中掌握校情、訂定優次緩急、調動資源。
從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看香港體育教育
作者:鄭家寶2023-08-14
第31屆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圓滿舉行。本屆大運會香港的大學生健兒們創下歷屆大運會以來最佳成績。作為香港前線教育者,筆者感到欣喜的同時亦反思成功運動員背後香港教育的參與。
淺談DSE向前發展的想像
作者:黃冬柏2023-08-10
在DSE進入第二個十年的前後,比起疫情之前,她面對的困境似乎都不少。
從棄童到建立監護人制度
作者:曹啟樂2023-08-09
在現行制度下,「雙非」孩子是有權在香港上學的,絕大部分成為「跨境學童」,我們是否能夠設想一個機制,透過審批的程序,由香港的社福機構負責這類兒童的正式監護人?
香港學校知識管理能力初步探究
作者:朱啟榮2023-08-09
筆者在自己服務的學校中已推行知識管理已有十多年,體會推行知識管理的好處和難處,但本港大部分學校對之看法和態度較為冷淡及消極,往往是有限的和初步的。
2023年度校際瓷畫展:悠悠瓷藝匯聚青春創意
作者:周慧儀2023-08-07
2023年度校際瓷畫展讓6所學校共75名學生在專業指導下,透過對瓷藝歷史的探究,加深了解瓷繪藝術在中國文化中的獨特地位。
探索古蜀文明:三星堆、金沙的考古發現
作者:蔡國光2023-08-07
古蜀文明,歷史少有記載。她是位處中國西南地區的古老文明,大約出現於距今4700至2875年前,約相當於中原夏商周三代以前至春秋戰國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