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教學人員還是行政人員?
作者:劉鴻輝2023-07-12
表面上,學校一年有暑、寒、春、復活節四個長假期,又多是五天上課,每天三、四時左右學生便放學,所以行外人士或許會覺得我們教師有很多閒暇。然而,那些所謂「假期」只是非上課時間,並不代表教師不用工作。
「他只是個孩子」
作者:徐區懿華2023-07-11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任何違法行為都應該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孩子的行為和發展需要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和引導,保護和關愛孩子的同時,也需要對其進行約束和教育,幫助其健康成長。
從《星空奇遇記》看人工智能
作者:陳奕偉2023-07-10
將來「數據」會否引致人類滅亡,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總之,今天的AI ,可以提升到我的生活質素,其他的,就以樂觀的心態交給「進化論」吧﹗
一篇沒有致謝老師的學生畢業禮致謝辭
作者:翁港成2023-07-07
每年的學生致謝辭總是陳腔濫調,變化不大。然而,這篇致謝辭卻「不一樣」,令人回味無窮,甚至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所啟發。
教育創新之「勢孤取和」與非暴力溝通
作者:吳家豪2023-07-06
教育創新常面臨阻力和孤立,惟透過「取和」,才能最終實現教育創新的和諧與成功。
老師在孩子畢業紀念冊上寫的一句贈言
作者:梁振威2023-07-05
要孩子承傳中華文化,具有國民意識,要植根文學,更需要超越文學,特別是現當代文學。新詩,該是一個切入點。
走出去.請進來──疫後兩地交流如何培養主人翁精神?
作者:陳玉燕2023-07-04
老師特別安排學生會組織校園導賞及文藝表演,一方面加深彼此認識,亦讓本校同學發揮主人翁精神,說學校的故事。兩天交流,兩地師生建立了友誼,臨別依依,都說期待再見。
教導5類學生 需要採取什麼教學策略?
作者:鄭家寶2023-07-03
時代變了,學生坐定定聽課,不代表可學會知識及應用技能。教師除了授課外,更應到位地照顧每個學生的學習需要。
從新一波殺校潮再出發
作者:黃冬柏2023-06-30
隨着學生人口的流動,其實不論是否有收生困難的學校,亦應秉持拓荒精神去考慮搬校。因為新發展區的區民對學位的需求,並不只會集中於某個類型或等級的學校。
讓學生成為研學活動的主體
作者:曹啟樂2023-06-29
學生要是研學活動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翁,研學活動才富有教育意義。不單是學生對考察的地方的認知有所提升,對內地的發展掌握更多,並且對個人的成長,也有正面的幫助。
透過知識管理 適應世界急變 教商實行有差異
作者:朱啟榮2023-06-28
知識管理是最重要的工具,通過知識管理的過程可以促進個人隱性知識的增長,以致學校成員可以彼此分享個人知識,並從與其他人交流分享知識過程中獲得嶄新的詮釋。
悠閒加東遊 見識異國風
作者:蔡國光2023-06-27
這趟約20天的遊程,主要就在多倫多與蒙特婁之間遊走。對於香港來客,加國土地面積是大大大,動輒三數小時的車程;看不到盡頭的公路,望盡邊緣都是樹林的郊野,觸目大小湖泊與河流。
AI的現在與未來對教育有何影響?
作者:周慧儀2023-06-26
未來,隨着AI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它將在更多領域中發揮更強作用。究竟AI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深刻影響,會是危機,還是良機?
自閉症無得醫的謎團
作者:彭智華2023-06-23
現時,香港的自閉症個案持續攀升。縱然在醫學角度上,自閉症是「無得醫」,但教育者應適當地調節教育重點,把學習或適應的任務分拆成數個小任務,幫助孩子建立完成任務的信心,從而達到學習目標。
帝女花65年
作者:鄧兆鴻2023-06-21
《帝女花》65周年重塑版取得大成功,不但把粵劇帶到新的「和諧音色系統」,讓年青一輩較容易接受,有些劇種也保留了傳統的套路,構成傳統與創新的相輔相成。
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
作者:陳章華2023-06-20
我們只要想一想,不少現實中的事物,原來以往一些科幻電影的情節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其中更需要反思和留意的是一些道德問題。
家長教育從社區出發
作者:温志倫2023-06-19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辦好家庭教育,不僅事關孩子健康成長,更事關公共福祉。期待業界共同承擔責任,用心栽種家長教育園地,培育出正向美好的下一代。
嘗試可以找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陳月平2023-06-16
台上那數分鐘的演出或許不是學習的核心,台下與外籍老師和學生的交流,互相對表演或演繹之解說,甚至加上個人對某句、某個動作的看法等,以上才是真正的互動英語時間。
什麼是神經教育?教育神經科學如何影響課堂學習?
作者:馮穎匡2023-06-14
我們處理外部刺激的方式的變化也發生在個人層面上,因為每個人都會以某種方式和自己的節奏做出反應,而這在課堂上會產生很大的不同。很難應用統一的教學方法,並期望全班都能在期末考試中取得成功。
感謝卡與ChatGPT
作者:梁鳳兒2023-06-13
ChatGPT的出現,只是未來不斷湧現更新更強科技或平台的一個例子。老師需要抱着開放的態度接受變化,與時並進地努力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最重要是必須保留為人師表的風範,相信老師是不會被取替的。
也談學校改革:思維改變,有需要嗎?
作者:鄒秉恩2023-06-11
兩方都取得正面預計成效的學校為數不多,但有,只要學校領導人和校內分層領導都能緊跟世界教育趨勢與最新教育思維帶領學校改進,學校的改進成效是可期的。
再談《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
作者:蔡世鴻2023-06-09
為了孩童,讓我們先走出來承擔這個責任,保障我們的下一代!請大家不要猶豫,應做的事便放心去做吧!
三十而立
作者:馮文正2023-06-08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真是大智慧。30歲,才是開始呀!難怪有外國學者說,30歲以上的機構,可以說是長壽的了。這令我再深思,教育統籌委員會,在30歲至40歲之間,為本港教育界做了什麼?
未來的技能 ‧創意
作者:何劍輝2023-06-07
他覺得AI是我們人類智能的延續,可以幫忙證明很多數學上的問題,我們收集了很多不同的資料,這些數據我們人腦可能不夠大容納它們,AI可以,但這些資料基本上是人類搜集得來的。
澳洲幼教機構海外尋覓人才經驗分享
作者:余錦明2023-06-06
筆者於5月份在東京、大阪、京都及名古屋等城市面見了大約十多名有志到澳洲發展的日本幼師及非幼教背景人士。除了幼教老師以外,我們也接觸了從事教育中心、體育培訓及有行政經驗的有興趣人士。
淺談教育領導
作者:劉煦元2023-06-05
不要忘記我們為何要有一個強教學領導的校長?為的是要建立一間具教育效能的學校。但為何要有一間具教育效能的學校?最終是讓學生得到具教育效能的「學與教」。
為中國航天點讚
作者:楊佩珊2023-06-02
年輕人﹗你們的人生會遇上不少的挑戰、困難或失敗,但當你舉頭望天的時候,請你想起在遠方的航天人員,他們面對失敗時的堅持,為着夢想而奮鬥的精神。
難忘的你
作者:翁美茵2023-06-01
從你身上,我們看見誰也是妳的朋友。你與誰都能投緣。你並不是善於以說話與人交往,而你是善於以真心待人。你不會去將別人比較,你更不會把自己與他人比較。
「生仔要考牌」?
作者:徐區懿華2023-05-31
「生仔要考牌」是社會大眾的呼聲,希望政府亦多關注在職父母所面對的挑戰,創造空間讓為人父母者能多參與家長學堂。
入學面試眾生相
作者:翁港成2023-05-30
如果家長過分緊張和焦慮,子女的心緒也會受到影響,故此家長自己首先要保持冷靜,才能讓子女感受真正的支持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