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教師們,說好自己的故事
作者:馮文正2023-10-06
最近常聽見社會領袖呼籲大家一起「說好香港的故事」,我希望做老師的,說好自己專業發展的故事,做學生的,與教師一起說好自己學校的故事,每一個市民,努力說好自己個人的故事,並與他人分享。
與眾不同 關愛校園
作者:温志倫2023-10-05
如何讓學生體驗關愛的校園生活?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讓學生對學校產生歸屬感,這也是保持正向思維的重要元素。
為何不踏出第一步 嘗試當早會司儀?
作者:翁港成2023-10-04
早會司儀多年來都是一班尖子,但我學校有近千名學生,相信一定臥虎藏龍。結果今年我選擇不再由老師「欽點」,而是辦一個早會司儀選拔賽,純粹自願參賽,表現優異者將成為下學年的早會司儀。
是命令?還是一個選擇?
作者:翁美茵2023-10-03
孩子漸長,他定有能力作出更多的決定,請讓他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閩南閩北訪古窯 黑盞白瓷尋舊跡
作者:蔡國光2023-09-29
訪古窯、尋舊跡,沿途鄉間民宅處處,村民友善。秋色已近,禾稻結穗片片,小作坊堆積大量柴薪,開闢柴燒創藝。
教大開學日升旗禮 是大學生第一門課
作者:梁振威2023-09-28
有人笑譃那是行禮如儀,是大學領導層的例行公事,出席的新同學只是典禮的臨時演員。其實大學的迎新開學禮,該是新同學在大學的第一課。大學肩負培養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的使命,升國旗儀式應該是大學生的第一課。
慎勿輕速,動須相應:人工智能教育及其素養
作者:吳家豪2023-09-27
科技並非萬能的。每一種科技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可能被濫用或誤用。學生們需要理解,科技並不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魔法棒,而是我們解決問題的工具之一。
屯元天的反思
作者:吳文軒2023-09-26
屯元天有不少公園和綠化空間,為市民提供很多休憩和運動的地方。反思當然可以在書桌進行,但筆者更喜歡到空曠和廣闊的地方。事實上,環境空間會影響我們的思考模式。
須重修歷史教科書的觀點
作者:劉鴻輝2023-09-25
如今,國家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已26年,過去因着受限英殖管治的史觀,是時候檢討了!
秦、漢的簡帛書
作者:鄧兆鴻2023-09-22
簡帛書的發現,不單大量補充我國歷史文化的缺佚,也顛覆了文字演化的認知,由草而行,行而楷的篆隸草行楷演變過程。
國內自駕新體驗
作者:陳奕偉2023-09-21
要了解國情,以腳出行是一個層次,以車出行又是再深入一點的一個層次;這個層次,我們未能帶學生感受,有駕駛執照和駕駛經驗的香港老師,卻不妨多試。
綿延不斷的孝親之情
作者:陳月平2023-09-20
傳統就是我們的泉源,希望在日常生活更多發掘我們優秀而美好的傳統精萃,在生活中體味美好而豐富的文化元素。
跟澳洲幼教同事談教育夢
作者:余錦明2023-09-19
我們努力為同事建立良好的教學團隊,讓員工感到工作方面的樂趣。此外,我們亦會從事業發展和工作彈性方面維持教學員工的熱誠。
相聚和其他
作者:鄭家寶2023-09-18
香港推行教育改革20多年,其實已見成效,無奈考試制度沒有改,孩子最終也要升學,這是家長的兩難,也是她口中非走不可的原因。筆者身為教育工作者,聽了特別扎心。
由不打手語到聾而不啞
作者:曹啟樂2023-09-15
有不少例子可以證明天生聽障的孩子,透過早期辨識,緊湊的培訓,可以變成語音準確說話流利的正常人。盼望更多有愛心及優秀的幼師加入教導聽障孩子的行列,成為轉化生命的天使,讓聽障孩子有機會聽聞福音。
國際化城市、國際化教育之「一校兩制」
作者:何劍輝2023-09-14
香港作為國家對外的超級聯繫人及國際窗口,我們可以扮演一個優秀的聯繫人角色。其中,通過教育,我們可以讓世界各國的精英匯聚香港,學習各國文化及創科研習,培養人才以促進文化交流。
歷史與文物
作者:陳玉燕2023-09-13
在教育以高新科技、人工智能為熱談的今天,歷史與文物,是文化底蘊,更應投放資源,不容忽視呢!
窮困激發起的心智
作者:彭智華2023-09-12
筆者不經不覺已任職教育心理學家30年,現在所需要的心理素質,可能並不是在大學或專業訓練所獲得的,而是自己從眾多成長經驗中積累應有的心理素質,才可以承擔更多重任,希望大家面對逆境時,可以積極面對!
百年一遇豪雨造成山泥傾瀉 爆出紅山半島僭建違契風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9-11
據悉,部分紅山半島獨立屋有僭建地庫的問題,涉事72號屋屬冰山一角。上月底就駱駝漆大廈有商戶違反地契一事,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曾以「違契就是違契」回應以示局方執法的決心,令人關注今次僭建風波會造成多大影響。
在川西為《兩山論》鼓掌
作者:劉鴻輝2023-09-11
這次川西之旅我注意到,國家一改從前為追求經濟成果而盲目開發,我樂見國家走對方向!我為國民生活美滿而鼓舞!我願踏足我國更多名山大川!
襲擊校長事件的啟示:學校領導與課室班級經營概念的重塑
作者:鄒秉恩2023-09-08
若領導者能用心去經營打造一支有信任、有關懷、互相尊重、有集體協作力量及以創新思維領導學校發展的教師領導團隊,相信一定比單以個人英雄主義帶領學校的校長領導為優勝吧!
解決學校知識管理障礙的出路
作者:朱啟榮2023-09-07
校長必須擔當學校變革推動者。香港學校在知識管理實踐方面較為冷淡及消極,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校長未能理解在學校推行的好處。
考察後對國情教育一點反思
作者:黃冬柏2023-09-06
當我們苦於構思如何把刻版歷史課程教導學生時,鄰近地方卻使用了高新科技和軟性包裝,寓國情學習於遊樂園內;這個體驗設施或可供本地基礎教育界善加利用。
如何在ChatGPT內暢所欲「問」?
作者:馮穎匡2023-09-05
在過去幾個月裏,看到網上一些IT專家的提問示範,發現給ChatGPT適當的「提示」,比提問更重要!筆者有幸在這裏與大家分享。
再談小學的科學科
作者:蔡世鴻2023-09-04
科學的範圍博大精深,哪些知識要學,哪些要動手做,哪些地方可參觀,都要從長計議,期望教育局能盡快為小學科學科定出指引,然後學校再發展自己的校本課程和內容。
唱好香港之我見
作者:馮文正2023-09-01
我覺得學者們,教育界應該更深入去了解「甚麼是香港文化?」然後才可以擇優傳承,繼續說好香港。
推展創科發展
作者:何劍輝2023-08-31
各國都好像在科創上你追我趕,不願落後於人,似乎大家都以行動去認同「落後就要挨打」的見解。大國博弈,競爭的不再只是經濟、軍事及科技,更重要的是科研及人才。
身兼多職的澳洲企業負責人
作者:余錦明2023-08-30
作為來自香港的澳洲移民,本人深感到移民企業家在異鄉創業所面對的挑戰。我雖然看似一人在前,但實際上有數百名團隊成員在背後提供強大支援,多謝他/她們對機構的信任,亦感謝他/她們陪伴着我闖過一個一個的難關。
1997年前香港教育文件的回顧與鈎沉
作者:劉煦元2023-08-29
香港教育改革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波改革浪潮主要是通過改進教與學來實現計劃目標。20世紀90年代,第二波改革常通過質量檢查和保證以求改進。面對新世紀的挑戰,香港的第三波變革正朝著追求未來效益的方向。
AI 會懂得愛嗎?
作者:楊佩珊2023-08-28
人工智能正急促發展,人類視人工智能為彰顯人類智慧成功的里程碑。在日常生活努力利用人工智能幫助人類工作,但卻不知不覺地取代着自己。筆者從大導演史提芬史匹堡的作品《人工智能》中探討人工智能與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