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評心事

教師幸福感的內涵
作者:朱啟榮2023-11-20
倘若教師在自己的職涯中感受快樂與有幸福感,則教師會對教學充滿熱情與活力,如此直接與間接地影響着學生、激勵着學生,進而促使學生真正喜歡學校,熱愛學習。
追住同巴士影相的青少年
作者:黃冬柏2023-11-17
這一少撮追巴一族青少年的共同特徵,一方面可以轉變為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卻可能製造出不安全、滋擾。然而他們群組內部會冒出一些指導者,就不良表現或行為提出規範建議。
機構能開發自主專用的大型語言模型嗎?
作者:馮穎匡2023-11-16
雖然開發LLM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它卻是理解和解釋語言資料的重要工具。按照下文簡介的步驟,你就能開發出既能滿足需求,又能確保資料安全的LLM。
談小學的科學科和人文科
作者:蔡世鴻2023-11-15
過往小學的創科教育時數太少,所以我們今次建議初小兩節科學,高年級3節,為的是讓學生學多些、動手做和多探究,所以大家不要怕改變,最重要是為什麼要改變。
《施政報告》與城市宜居指數
作者:馮文正2023-11-14
假如我們把今年6月,英國學人智庫(EIU)的香港宜居指數,與明年相若時間的數據作一比較,或許可以看到港人對本年10月《施政報告》施行後的效果的真正滿意度。
成為學生生命的貴人──觀北京生命教育有感
作者:江浩民2023-11-13
誠然,生命教育獨立成科,有助綱舉目張,令學校不同的價值教育、生命教育專項得有骨幹承託而變得有系統。但在獨立成科的同時,「讓生命回到教育主場」亦很重要。
從根德園幼稚園停辦找出業界的四點希望
作者:温志倫2023-11-10
根德園幼稚園宣布於25/26學年完結後停辦,現在就連傳統名校也經不住考驗被迫停辦,那麼普通幼稚園該何去何從?現筆者嘗試剖析「殺校」的深層次原因,並提出四點希望。
半個飯盒
作者:翁港成2023-11-09
起初我以為預備的飯盒不足,正想向負責老師大興問罪之師,但兩位女孩連忙表示其實在演出前不想吃太飽,所以她們各自吃半個飯盒。
從《全民造星》給予小學前景的啟示
作者:陳章華2023-11-08
將教育界處境和過往作比較,似乎更為艱難,但前景我們必須領略這些年輕人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從待人處事上、專業上再提升自己,以及面對困境時下定決心和保持鬥心,堅持到底。
趣遊贛州
作者:楊佩珊2023-11-07
街頭劇《告別》演繹出當年中央紅軍夜渡于都河出發長征的情況,將出征戰士捨生取義,保家衞國的精神,與家人依依不捨的離别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淺談華僑、華僑文化與新生代
作者:劉煦元2023-11-06
早期有關華僑的故事,多含血淚與悲痛。中國自秦漢時期已有華人往海外發展。到了十九世紀末,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後,人民因為社會、經濟、政治及個人等因素,遠渡重洋,另謀生活。
又是青春期!
作者:翁美茵2023-11-03
父母自身需要展現積極正面、彼此尊重及樂意交流的態度,讓子女遇有任何問題,都樂意與父母一起去解決和克服。
回看六七暴動 鑑往識來
作者:蔡國光2023-11-02
60至70年代全球正值反殖浪潮,港英過去行之尚可的「華洋分治,以華制華」策略已不足以應對世局,六七暴亂付出難以彌償的大量傷亡代價,也成為香港社會轉型的契機。
中學應開設快樂學會
作者:梁振威2023-10-31
快樂,是哲學的重要課題,強調思辨。在中學開設快樂學會,有助發展同學的自主思維能力。
彼強自保、捨小就大:今日教育如何應用人工智能?
作者:吳家豪2023-10-31
在未來的教育領域,人工智能將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結合或帶來新的教育模式,或仍為舊酒新瓶。不管出現何種變更,我們須謹慎思考。
惡劣天氣的教育思考
作者:吳文軒2023-10-30
筆者認為惡劣天氣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課題,當中涉及各種不同的價值,不同的抉擇判斷。借助惡劣天氣這個題目給予學生一些情景遊戲, 讓他們代入不同的持份者,思考每一個人的需要、感受和限制。
文化好 古文好 中文好
作者:劉鴻輝2023-10-27
《莊子》有謂:「得意而忘言」,說明言與意,實為表裏關係。同理,要學好古文,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向來有文史哲不分家的傳統,這道門檻確實要學子下苦功,才能跨越。
魏晉風流──王羲之與蘭亭修褉詩集序
作者:鄧兆鴻2023-10-26
羲之在唐太宗的推崇下,竟未有一紙真跡存世,所見均為雙鈎、摹本,但學書者均以之為大宗,天下第一行書的複製品多達百餘種,可見追隨者眾,純從書法而論,既是極品,真真假假並不能減退蘭亭的價值。
極端情況與二次大戰
作者:陳奕偉2023-10-25
思想會影響語言,語言同樣會影響思想,如果我們不斷強調香港的「黑雨很極端」,而不讓我們的下一代放眼世界、放眼歷史,忽略國家安全,人類很容易會重蹈覆徹。至少,在真正「極端」來到時,失去求生能力。
一起午飯的日子
作者:陳月平2023-10-24
我們是身處在同一社群之中,必定未能樣樣盡如己意,重要的是要互相明白和體諒,學習易地而處,從不同的角度作出考慮。即使我買了他們喜歡的雪糕作為甜品,但我相信一定未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這就是現實的局限。
勞動課的體驗
作者:鄭家寶2023-10-20
國慶前夕,筆者參訪湖南育英學校,觀摩其「勞動課」,筆者一向誤會了勞動教育離不開體力勞動,原來也有充滿藝術的一面。
英國起動中學課程及考試改革
作者:曹啟樂2023-10-19
學生要讀國際課程的話,主流的還是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與及英國的高級程度會考課程。因此,英國課程與考試制度,如果有任何改動,便一定會對香港修讀國際課程的學生產生連鎖效應。
杭州亞運會的創科創新
作者:何劍輝2023-10-18
如果大家有留意時事及生活細節,不難發現人工智能及其他高科技產品正在以史上最快的速度跟人類共同生活,在政府、企業及各種團體的推動下,創科發展肯定是未來的社會發展趨勢,難以逆轉。
風雨如晦
作者:陳玉燕2023-10-17
近年每遇颱風暴雨前夕,總有不少人,包括學生愛於網上「集氣」,祈求風雨來襲,得享一天「風假」。要知趨吉避凶乃人之常情,這種幸災樂禍的心態有點倒行逆施,如變成一種習慣或態度,實是不妙。
面對混亂局勢的心態
作者:彭智華2023-10-16
大家需要增強運用同理心的原則,透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以體會別人的感受,就可以減少在溝通上的磨擦或之後所引起的問題,從而促進溝通的效能及改善關係。
建立師德師風,不是昨天已經完成了嗎?
作者:鄒秉恩2023-10-13
本文乃筆者以前線教育工作者身份及曾在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下稱操守議會)服務多年的見聞,擬就教師專業重塑問題和各位讀者探討。
教師的幸福感的初探
作者:朱啟榮2023-10-12
教師流失已成為學校發展一大問題,並非以往退休、進修、轉行等原因。筆者希望探討教師流失是否與幸福感相關。
不存在殺校之後
作者:黃冬柏2023-10-11
社會的未來在於教育,教育就是未來的展望。這些年來基礎教育的發展始終存有短板,當需要減少學校時,看似欠缺規劃地讓個別學校關門,持份者的未來難以預料。社會還可以有些什麼展望?
各行各業的新興AI助手:提示/指令工程師
作者:馮穎匡2023-10-10
隨着大型語言模型的普及和應用的擴展,提示工程將成為一種重要的新行業。在香港,各行各業都需要這種專業人才,例如在金融、醫療、零售、教育、製造業、媒體和其他領域中,人們需要使用來處理大量的文本和語音資料。
小學需要國史科嗎?
作者:蔡世鴻2023-10-09
我們亦希望小一至小六每星期都有一節國史課 。為什麼?因為如我們的學生由小學到大學,中間只有中一至中三才必須學習自己國家的歷史,那實在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