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7:09:0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下里文人

香港男人心目中的好兄弟,「體育精神」金童子方力申
作者:李偉民2021-10-09
運動員,追求體能爆發,在比賽勝出那一剎那的光輝;演員,卻要把內心的激情不斷燃燒,照亮每一部電影。前者是火炬,後者是蠟燭,兩者都同樣短暫而浪漫。
香港定位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但讓香港人「失禮」的公共劣行首七位
作者:李偉民2021-09-24
我在公共地方看到劣行,常走上前,溫和地勸告他人,可惜,反被人用粗話「招呼」。但是,我仍真心地希望每一個香港人拿出一點基本修養,尊重自己、尊重別人。
從上海白玉蘭、紐約玫瑰、到香港洋紫荊,國際小提琴家姚珏花落誰家?
作者:李偉民2021-09-18
認識姚珏十多年,她不單止是花,還是「五行」,擁有金、木、水、火、土性格的女子:剛強是金、沉實是木、活潑是水、急性子是火、貼地是土。
「創意難,創意創業更難」,從設計走向藝術的著名”Chocolate Rain”麥雅端
作者:李偉民2021-09-04
Chocolate Rain代表什麼?麥雅端像小朋友般說:「這孩童充滿幻想,走入一段又一段的奇妙旅程,她釋放正能量,擁有無窮的創造力。我堅持『手做』作品,很多東西,一針一線,親手縫上我的『靈魂』。」
酒比情濃:酒莊老闆方志基細訴香港酒文化的美麗歷史
作者:李偉民2021-08-27
在方志基的店,看到數以千計的各國好酒,「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但酒,想像便夠,不必再倒出來喝,未曾真箇已銷魂。
香港書展趣談:影帝林家棟人生書本的九章
作者:李偉民2021-08-14
家棟從進入電影圈那天,最多人談論的,是他推了頗多做男主角的劇本,朋友說他「掃錢出街」,有人誤會他是「擺款」。他抱歉:「當我有懷疑,自己便會演得不好,不想影響大家!」
12子Mirror爆紅,香港罕見:成功背後五個「決定論」的為什麼
作者:李偉民2021-08-07
願Mirror紅遍亞洲,為香港重振聲威,到處都有歌迷「鏡魔症候群」。香港樂壇,正式交棒了!
說愛香港,竟未看過香港的粵劇
作者:李偉民2021-07-24
香港文化的美麗,不是它不想停留下來,陪伴世世代代;只是我們絕情負義,一生人,從沒有關心過它。文化和藝術,在祭壇上晃了晃,掉倒在地上,此後,香港人又碎了一件永不還原的寶物。
我的2021年新書《枉少年》:莫等閒,空悲切
作者:李偉民2021-07-16
請你支持香港寫作的,支持出版的,支持倖存的香港文化事業,買一本《枉少年》。莫等閒,空悲切。
多些《聲夢傳奇》式磨練
作者:李偉民2021-07-02
我們的年輕人,只要拿出《聲夢傳奇》參賽者的態度來面對生活,放下成見、自卑或自大,沒有躺平主義,專心「引體上升」,你們將帶領香港突破!
尖沙咀茶餐廳現古惑仔漫畫
作者:李偉民2021-06-26
數十年前的古惑仔,唸書不多,思想簡單,在街頭惹事生非、殺人見血。今天,古惑仔的品種進化了,武鬥不如文鬥,在商界、職場、政壇,這些殺人不見血的古惑仔,叫人心寒。
郎朗之後,24歲世界級鋼琴男神牛牛:「有一種美麗療癒叫孤單!」
作者:李偉民2021-06-12
如鋼琴家張勝量(牛牛)所說:「我們沒有退路或小路,只有前路。」香港身處樽頸,前路,要嘛內地化,要嘛國際化,不可鵝行鴨步。但願香港人一起發奮,多些國際優才,如牛牛的級數。
傑斗名作家筆華棋:香港Kidults藝術市場無可限量
作者:李偉民2021-06-05
筆華棋讓我感受到傑斗的個性,雖然口味如少年,但是,他們的執行能力,絕對是成年人應有的,而且,還加上一份破舊立新的青春。
元朗有情應念舊──60年代回憶和4種動物的聲音
作者:李偉民2021-05-22
難忘,兒時的元朗,它有別於香港島和九龍,是另一個地球,新界墟市的真正代表。
陳弘毅教授午飯聊:認識民族的文、史、哲,香港人應成為現代「先行者」
作者:李偉民2021-05-15
香港是自由之都,可以吸收中外的「文、史、哲」營養,我們要好好利用,不應該讓意識形態限制自己,思想應該是客觀、理性和包容的。
任達華罕以攝影家身份談藝術
作者:李偉民2021-05-08
一直以來,任達華一直帶着相機,去到哪裏,拍到哪裏。每接一場戲,都可以去新的地方,拍到新的照片。每到一處地方,有3件事是必定做的:去美術館、流連售賣postcards的攤檔、欣賞不同地方的牆。
《殺出個黃昏》:謝賢、馮寶寶、林家棟發威之作
作者:李偉民2021-04-24
將來香港電影業的發展很明顯,會分兩批人:要市場的,便去內地發展;要香港精神的,在困難的本地環境下,仍拍「港產片」。我高興見到一大群年輕人,依舊投入地工作。
香港年輕街頭歌手余震東:中環和尖沙咀busking的13種甜酸苦辣
作者:李偉民2021-04-17
余震東,出身大埔基層家庭,住公屋,家裏環境不好,但母親支持他學習音樂,就讀的著名救恩書院,容許震東在音樂科轉玩非傳統的流行結他。母親說:「東,既然你喜歡音樂,不用擔心學費,去追音樂夢吧!」成就了他。
從會計師唱到「Hi-Fi天后」:Susan Wong「見一步,行一步」成功的奧秘
作者:李偉民2021-04-10
唱歌,有人為了自娛、有人為了賺錢、有人為了圓一個夢。Susan Wong黃翠珊的真正身份是會計師,還擁有事務所,身份還包括是別人的太太、孩子的媽媽,以及一位歌手。
劇場教母甄詠蓓:疫情及科技打亂劇場,怎樣自救擁抱新時代?
作者:李偉民2021-03-27
「近來,香港人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悲情,但是,對劇場人來說,這些痛苦是創作的泉源、情感的堆積,大家要把悲劇變成喜劇。我深信,只要我們劇場人不倒下來,某一天,作品經歷過大時代洗禮,只會更動人。」
劉德華 梁朝偉年代的香港七類零食
作者:李偉民2021-03-20
街頭小吃,讓我們了解民族吃的文化;好吃的東西,更牽動千千萬萬小孩子的心,是國民教育的一種。我只掛念童年的手作美食,人與人的故事,往事如煙。
特首宣布東九快有「科技劇院」:演藝學院老師袁卓華談Art Tech的5個看法
作者:李偉民2021-03-06
像香港演藝學院系主任袁卓華這樣的優才,對香港舞台的科技發展,將貢獻良多。他是好奇的白馬,往一個又一個山坡奔跑。一起看看他對科技融入藝術的想法。
跑馬地神秘百年藝術樓「V54」,鍾家耀和林嘉恒從保良局、梁安琪談到香港電影海報
作者:李偉民2021-02-27
山村道,是跑馬地依山而建的一條小路,由成和道開始,盡頭是山光道,長0.5公里;憂鬱的日安愛躲在街角。某天,得悉54號,一座粉白漂亮的法國建築,在屹立近百年後,突然成為「V54年青藝術家駐留計劃」基地。
曼谷:香港人的過年花園
作者:李偉民2021-02-13
曼谷,不是任性,就是懶散。
欣宜快繼承媽媽沈殿霞6000萬遺產:如何看待財富的七種哲學故事?
作者:李偉民2021-02-05
土氣也得說:「金錢不是萬能,也不是萬惡」,在乎你有沒有智慧去思考,直線是物質慾望,横線是精神快樂,如何走到合理的交接點呢?
「香港流行曲」第一代傳奇教父羅文──名師趙文海細說他的四朵花
作者:李偉民2021-01-30
當你見到天上星星……想起legend李小龍,想起張國榮,請以後多加一位:羅文,「香港精神」的代表詞,「香港流行音樂」的第一代教父巨星;沒有他,沒有今天香港色彩繽紛的演唱會,沒有豐富的文化遺產。
香港人七項「結構性轉變」,如何定位:50億《哪吒》年輕配樂人朱芸編「國際港味」
作者:李偉民2021-01-16
1990年出生的朱芸編,父親是二胡家朱道忠,近水樓台,朱芸編(Wan)也成為二胡演奏家,他土生土長,在「男拔」唸中學。
手機可拍家庭電影:「修哥」石修演戲領略,眼神和語調,哪樣重要?
作者:李偉民2021-01-09
石修溫文、魅力非凡、說話很輕、挺着腰板、眼睛跟着你的反應走。我問修哥,那年代,如何演戲?
「第三空間」回憶:台北的淡樂與輕愁,staycation的好城市嗎?
作者:李偉民2020-12-28
假如香港不以文化和修養去改善社會,繼續以金錢掛帥,就算更高的GDP,只會衍生更可怕的惡行。想在香港以外,建立多一個亞洲驛居,到底在哪?我仍在掙扎。
億萬保育北角皇都戲院——如果香港多幾個鄭志剛,「文創藝」新經濟有希望
作者:李偉民2020-12-21
香港的要商當中,鄭志剛(Adrian)是藝術工作者尊敬的少數,和他認識十多年,看他勞神傷財、認真地推動香港的文化和藝術,提升了社會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