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居,是現代人的權利;喜歡往世界跑,是人的本性,但是,旅遊和居留是兩碼子事,務必小心:不可以用「移民的自由」,換來「生命的不自由」!

熊海,是國際知名的香港畫家,作品獲中國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收藏。他認為,藝術,需要破繭,香港便是破繭後的飛蛾!

我覺得今天的軒仔比任何香港人更擁抱香港,政府要推行「好市民」教育,改善年輕一代的修養,應找張敬軒作代言人,則會「佗佗佻佻」,因為他跟新一輩「亦師亦友」。

地產陳總結得好:「時代,天天變、年年變,許多地方,新的送走舊的,只有筲箕灣這幾百年老區,舊痕處處,勾起大家的回憶。年紀大了,看着一座大廈,問問自己,這是兒時曾經玩耍的空地嗎?還有一棵木瓜樹……」

《明日戰記》是古天樂的勇敢嘗試,為香港電影打開另一扇窗,香港人要支持它,使它成功,為香港電影帶來更多片種、更大市場、更多資金;因為Louis這「俠士」絕不會把利潤留在口袋。

為彭秀慧高興!她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除了許鞍華、張婉婷、張艾嘉3后以後,是可以穩坐殿軍位置的實力女導演。期待彭秀慧下一部電影,要創出商業以外的藝術成就,不然,不進不退,也對不起我們這批不二支持者呀!

內地對年輕人多樣的品格培養,充滿決心,把他們從某些妖化、俗化、弱化和物化的社會氣氛中改變過來。中共總書記斬釘截鐵地定調:「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是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

《無限好》,是我2022年在香港書展推出的新書,天地圖書支持下的本地散文作品。各書店7月底有售,請慷慨解囊,為本地文化產業打氣!

陳達文博士希望,香港度過了100多年後,能夠也來一次Renaissance,讓所有香港人,一同思考,我們天天所生活的城市,到底對自己、對家人、對別人、對國家,又有什麼新的意義呢?

美女,你所面對不僅是香港的壞男人,而是全球「渣男」呀!特別是懂英文的婦女,中招機會更大。騙子在social media找到妳作為目標,立刻以愛敲打芳心,然後,以不同藉口,問妳借錢或「簽卡」。

元宇宙是大革命,人類將會同時擁有地球和元宇宙兩個天地;最近,港鐵公司也建立元宇宙鐵路據點,但是,科技走得太急,可能過猶不及,適得其反。當人死後,元宇宙的「假身」仍活着,這些孤魂又如何處理?

新任特首,「武官」出身,應該把握上任後的良機,大刀闊斧,盤馬彎弓,特別是以往通才官員不敢觸碰的正確道德方向。

新冠疫情為人類帶來災害,但也給了張貝芝許多時間創作音樂。「每刻都在變,故此要放鬆胸襟,以柔制剛,如小朋友唸書般勤力,一級上一級,終生吸收新東西;那樣,離開地球的時候,才不會發覺自己原來從沒進步!」

到了今天,數百萬人中招,死亡人數將近萬,仍然有人拒絕、或叫他人也拒絕接種保護疫苗,他們不是「死牛一面頸」,便是「腦袋入水」!

我是律師、文化工作者、證監會持牌人;電腦從WANG用到今天的Mac,手機從「大哥大」用到Samsung,恐怕夠耆宿,從社會和文化角度,分析NFT的發展原委。

別了,陳松齡前輩,你就像親人,亦是我的文化恩人;一直以來,你鼓勵我寫作,在此,彎腰感謝。是你,讓天地成為我文化的家。放心,你家裏及天地誰人有難題,我會飛奔去幫忙!

清洪說:「生命的意義,不可能獨力創造;我的馬來西亞童年、英國少年,都是別人賜予的快樂,我的成就,也是香港幫忙的,所以,我們一群人、一群好人,攜手走出一條『顧己及人』的社會道路!」

藝術是非常個人的思想和情感表達模式。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我挑我的鞋,他挑他的襪,不用敵拼!所以,香港如果要成為藝術的交流中心,古今中外、上下左右的東西,我們都應有胸襟去接納。

當年,湯鎮業搞劇團,是為了有工作做、在劇壇佔有位置。今天,也許做到了,但是,「我想觀眾在劇終,會有思想收獲,可以品嘗意義,不管苦的、甜的。」

我們一家,從未住過九龍城,但是,九龍城陪伴我們成長;特別是我。回憶,如看一齣好電影,但「戲劇人生,終有日閉幕」,做人,快樂時,就要快樂。

香港目前文化產業的褪色,見者心碎,戰後,從內地來的文化商人,很多已離世,企業也結束;故此,希望隨着「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發展,更多的本地商界能夠認真地創立「文化企業」。

能夠認識過去光輝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類的數千年歷史,是個大花園,那些日子已經消逝,無法保留。但是,因為你懂得歷史,對事物的深度和闊度都高於常人,往昔給了你思考和靈感。

音樂巨匠朱慶祥認為,粵劇反映了香港人的性格,我們靈活、求變、中西合璧、充滿創意。粵劇講求演員和音樂之間的合拍,這份和諧和融洽,正是作為生活在香港數十年的老人家,對未來社會的期盼。

我在中環打滾,閱人無數,銅臭比墨香多;商界中人,常愛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最大利益為依歸!」而運動員,為理想和目標而活,一方面要練習,一方面為生活而奔波。

願文化如潔淨的一場白雪,清洗香港人「有錢就大哂」及「我鍾意呀,吹咩」的兩大陋習;把香港提升為有品德的國際文化大都會,不僅是我們的光榮,也為中華民族在追尋「非物質成就」的使命上,作出貢獻。

梅艷芳的一生,充滿着如她所說「香港人永不被打敗」的精神,也如香港的「車仔麵」,甜酸苦辣的配料烹調其中,色味俱全,強濃味道的美食,湯面撒下的一點「女人香」。

焦媛,令人難忘的特別女人,她過去是北京、香港、上海的,未來的生命,肯定是富良野的薰衣草花田,浪漫繽紛。對奇女子來說,精采生命不難預期。

有些律師朋友,一世人只集中做一件事,當個好律師,拿走滿滿的100分。但我很幸運,半生,做了四件事:法律、傳媒、寫作、社會義工,或許每件事情只拿50分,但是,我的總分卻有200分。

人生苦短,「有涯」跟隨不了「無涯」,我只好在十里長亭,送別一批批勤奮的香港律師,去追尋更大的市場,年輕人真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加油!

鄧鉅榮作為攝影大師,他的修行,如佛學所說:淨心守志、垢去明存、斷欲無求、一葉一如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