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好三願

打開煩惱之縛
作者:釋證嚴2021-03-08
佛陀說,眾生之苦是從慾所生,因慾生憂,因憂生怖。
教子之方
作者:釋證嚴2021-03-01
現在有很多人,愛子女愛得很苦惱。因為對子女要求過高,子女卻無法順合其意;彼此心中承受了很重的壓力,久而久之,親子之間甚至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遺憾。
時間的累積
作者:釋證嚴2021-02-15
物換星移、宇宙生生不息,一切學業、道業、事業,都是時間累積成的。
愛的管理
作者:釋證嚴2021-02-08
人生的真正價值,不在於地位有多高或財富有多少。只有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再盡己所能的回饋社會,才能真正的實現人生價值。
日日過好日
作者:釋證嚴2021-02-01
健康平安的「因」,來自「心」的健全;而「心」要如何健全呢?必須祛除貪、瞋、癡等煩惱的根源。若是不能捨棄煩惱、放下執著,身體自然病態衍生。
能受天磨方鐵漢
作者:釋證嚴2021-01-25
人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苦難更能給人生賦予更豐富的意義。而面對苦難,一味煩惱往往是自討苦吃,應該用歡喜、感恩的態度撇開煩惱,擁抱苦難,方能戰勝苦難。
勇於面對困境
作者:釋證嚴2021-01-18
「四無量心」即為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有了這樣的生活態度,無論面對怎樣的坎坷,都能保持平靜的心態,更有利於創造和諧的社會環境。
心存敬重 不輕未學
作者:釋證嚴2021-01-11
「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日常生活中對任何人事物都要長存敬畏之心,不應因對方的身份而有差別,才能做到真正的尊重。
知足感恩保安康
作者:釋證嚴2021-01-04
感恩和知足是人生幸福和快樂的秘訣,更是社會安定發展的前提。擁有了健康的心態,不僅個人發展受益,社會亦自然無病,世間也必能呈現一片美善、祥和的風貌。
不言是非·道在口中
作者:釋證嚴2020-12-28
佛陀在「人有二十難」中說:「不說是非難。」道在口中,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多用心,不要放言輕浮,而應多聽多看、以公平之心待人。
觸事無心·時刻自在
作者:釋證嚴2020-12-21
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要量力而為,不囿於往事,好好把握當下,才能達到逍遙自在的境界。
廣學博究 事理通達
作者:釋證嚴2020-12-14
對知識應兼有廣學的野心和博究的態度。所謂廣學,是有心;而博究,則是用心也。
國王與乞士
作者:釋證嚴2020-12-07
人生永遠有無窮無盡的追求。有的人常常為了追求物質上的優越而忘記眼前所擁有的幸福。其實人生要快樂自在,就要追求更超然自在的福。
用鼓掌的雙手,開始淨化社會
作者:釋證嚴2020-11-30
我希望諸位能用鼓掌的這雙萬能的手來淨化社會;從自己的家庭做起,實施垃圾分類。
原來「貧」是由「病」來
作者:釋證嚴2020-11-23
有很多家庭,案主才30、40歲,卻因病把整個家庭拖垮了!一個家庭一旦垮下去,教育也會有問題;家庭教育一旦發生問題,社會上就有青少年問題產生。
感恩心可以打開心結,啟發悲心
作者:釋證嚴2020-11-16
我現在要為心中有恨的人們開一帖藥方,那就是「感恩藥」,這帖藥方可以解開恨與怨的心結。
歡喜心就是幸福
作者:釋證嚴2020-11-09
日常有這三種心:愛心、信心、寬容心,每天都能活得歡喜自在。看到什麼人都歡喜,做任何事也歡喜,這就是菩薩的初地──「歡喜地」。
天有多高,父母的恩就有多高
作者:釋證嚴2020-11-02
天有多高,父親的恩就有多高;地有多厚,母親的恩就有多厚。我們之所以有今天的人生,應該感謝父母,及時回報父母恩。
普渡的由來
作者:釋證嚴2020-10-26
普渡蘊涵一個令人感動的母子故事。
小我,才能福慧雙修
作者:釋證嚴2020-10-19
慈濟20幾年來,雖然所做的是社會福利事業,名義上是救濟貧困,實質上的目標卻是在教導富有的眾生。
除私慾去貪念,人心即得淨化
作者:釋證嚴2020-10-12
人有時會從小貪擴大為無止境的貪;但也可以在貪念一生出時,趕快壓抑下來,把貪念去除,這也就是淨化。
慈濟是個真、善、美的團體
作者:釋證嚴2020-10-05
慈濟是由一股大愛的力量所集結;因為這分愛的力量,他們經常集會,相互鞭策。
真心的陪伴
作者:釋證嚴2020-09-28
一名年輕太太患上癌症,不知人生最後的路該如何走?
生死因緣觀
作者:釋證嚴2020-09-21
人生的無常、逆境在所難免,重要的是:我們要能以善解的角度去面對,才能化解痛苦。
落難小天使
作者:釋證嚴2020-09-14
月初我曾去看這個孩子,看到原本白胖、可愛的孩子,如今卻躺在病床上像個小植物人,連哭都無法出聲,因為頸部做了氣切,看了好心疼!
真正的女強人
作者:釋證嚴2020-09-07
人生常常有求不得、不順心的困難,但是,我們是不是就這樣一再地被困難擊倒呢?
苦樂由心
作者:釋證嚴2020-08-31
人生的苦,出於身心的感受,而這一切其實都是遷流不定的。
老者的春天
作者:釋證嚴2020-08-24
過去乏人照顧的老人,因為慈濟人落實社區關懷,委員們親自去帶動、做示範,啟發了大家塵封已久的愛心,於是鄰居也能負起照護老人的責任,聽了好貼心、很安心。
救人的感覺真好
作者:釋證嚴2020-08-17
佛陀在世時曾說:「頭目髓腦悉施人。」早年看到這段經文時,心想:就算有人發大心要布施器官,對方也無法受用吧?想不到出家之後,做了慈善工作,接著建設醫院,隨着科技的進步,才讓我明白了更多的事情。
知足的夫婦
作者:釋證嚴2020-08-10
人生就像一個大舞台,有的人過着風光、幸福的生活,有的人扮演辛苦的角色,但同樣都有下台的時候。如果能夠身心健康,抱着甘願做、歡喜受的心態,就是有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