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姊妹們七嘴八舌的盡訴家有奶奶的苦情。真沒想到時至今日,仍是「奶奶不好惹,新抱不易做」,可以怎辦?

疫情下據明愛家庭服務統計顯示「本地夫婦共同活動得分偏低」,顯示夫妻缺乏內聚力,較易出現婚姻困擾。那夫妻在家抗疫期間可以做什麼?

男性到了中年,很多已達事業的「頂峰」(升職的極限)。眼巴巴看着「後浪」衝過來,生怕有天老闆會叫自己提早退休,所以這時期內心會潛藏很多憂慮與恐懼。「那為什麼不跟我說?」老婆問。

認識的他跟她,是朋友圈中的「人生勝利組」。滿以為他們夫妻恩愛美滿,萬沒料到事業的成就卻成了婚姻最大的絆腳石。

夫妻既是同林鳥,遇到疫情就更應該把彼此當成「盟友」,一同商討面對疫情的回應,如彼此在家中的分工,對整潔的要求等。疫情下,家是另一所學校,讓家人患難見真章,然後重新學習如何相處的試場啊!

最近讀到一本有趣的書《老公被退休了》,是一位太太從親身經歷跟讀者分享如何對待退休老公的一些板斧。

愛夫行動很多都跟女人的嘴巴有關。當女人們管理好自己的嘴巴,已是對男人表達愛了!

別以為結婚多年就不需要表達愛意。通過WhatsApp、微信等給她幾個表情符號,或打個電話問候她,讓她知道你就算多忙也在乎她。

幸福的婚姻需要刻意經營計劃,多忙也要抽時間拍拖,最好一星期劃定一個時段,一天半天都好,甚至一頓飯的時間也好,讓兩個人好吃好談,感情自然有增無減。

碰上狼型男人的她,自婚後已吃盡苦頭。他曾吩咐︰「沒有要事不要打電話給我」,怎知那天她無意中撥電話給老公,就被他痛罵一頓。

其實,夫妻在家中是一個團隊,大家彼此合作補位,一家人才能相處融洽啊!

我絕對覺得往昔「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不合時宜,需要重新檢討。而在這個雙職家庭愈來愈普遍的年代,家務事更需要夫妻一起分擔。特別在教養孩子的路上,爸媽若共同培育,孩子才能在父母的蔭庇與督導下茁壯成長。

我對那些不斷被另一半咒罵、貶抑、忽冷忽熱對待的女性,心存憐憫,勸她們想想是否該留在一個不愛惜她的人身邊?只可惜,她們就是那批寫信息來問我意見,說自己活得多苦,但仍願意留在負心人身邊的姊妹啊!

夫妻間的暱稱,是彼此關係的一個溫度計。因為依然相愛,所以愈叫愈親近,也溫暖了彼此的心,是一種夫妻間特有的恩愛密碼呢!

「狗是最忠心最愛黏主人的。每天見到你,都會搖頭擺尾,咧嘴微笑歡迎你回來。相對孩子冷冷的回應,狗狗『識做』多了。」從沒想過,素來視孩子如命的她,今天會說出這種話。

他倆的爭執無日無之,可說是男女大不同的典型。男的不單不懂看人臉色,更愛解釋。女的卻是顯盡臉色,但又不愛聽解釋。

日本作家曾野綾子描述這類人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自私自利是一種病嗎……當自己有苦要訴時,認為大家都必須馬上放下手邊工作,專心傾聽才是。她們看來,常常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一樣。」

她覺得老公說「小心駕駛」的潛台詞是不放心,信不過她的駕駛技術。老公卻覺得自己一番好意,是一種愛的提醒,卻被她誤會為對她駕駛技術的貶抑。

男人對假日的要求跟女人不一樣,打機、睡覺、看電視(如球類比賽、劇集)皆是首選。假日可能是夫妻相處的敏感地帶,但若妻子識做,老公也會盡力回報的。

很多時候婆媳間出現的爭執,如拖鞋的擺放,以至衣服怎樣摺與放,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誤會起來卻可以鬧得很僵。

「請記着,無論多困難,也要預早安排夫妻短敘機會!」這是我苦口婆心的勸戒,別以為網上見面可以代替實體相處。

夫妻間可以運用「生命之輪自我評量」表中的8個領域:信仰、事業、金錢、物質環境、個人發展、健康與娛樂休閒、社交生活、家庭生活,進行檢測,找出彼此生活中的共同目標及話題。

婚姻就像一場舞蹈,有時你進,我便要退,但也有些時候是我進你退。就像這天見到的他,居然跟我說「打算辭工回家湊仔,好讓太太能升職當公司高層」。

現今社會挑戰重重,對於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尤其無處適從。羅乃萱認為,教好下一代品格才是首要的,有穩重的待人接物,無往而不利。

在日常中保持主動、真誠投入,便可以在長久的親密關係中獲得幸福。

婚前,不少人覺得選對了人,嫁了或娶了一個Mr. Right/Mrs. Right。至相處下來,始發覺婚姻的奧妙,再讓自己成為對方的Mr. Right/Mrs. Right。

無論奶奶怎樣惡搞,她始終是疼兒子、疼孫兒的。抓緊這些重點,尊重她愛她,就會發現奶奶是「好嘢」來的!

羅乃萱分享如何用Edward de Bono的六頂帽子教導孩子,自小引導他們樹立正面價值觀。

女人口中的隨便,很少真的任由男人擺布,大部分其實心裏有數,只是借此來試探男人,看他是否會「猜中」女人的心理。

英國王妃凱特拿着棉花糖在烤的照片,威廉王子含情脈脈看着太太的表情,如同一對熱戀的情侶般親密,令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恩愛之情溢於言表的流露,沒辦法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