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原則是,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可以成才的,不要像盆景一樣按照大人的口味加以扭曲,你覺得這樣比較好看,就一定要把它彎過來。
總的原則是,相信每一個人都是可以成才的,不要像盆景一樣按照大人的口味加以扭曲,你覺得這樣比較好看,就一定要把它彎過來。
為什麼我們期望教育體制去行政化?行政化最大的問題就是價值導向,行政化會讓教育含量很低的甚至沒有教育含量的量化指標和行政指標來裁決教師的質量,這樣造成的結果不言而明。
從前我們挑學校,說一個學校好,一般會說這個學校的師資力量好,教員很好,風氣很好,學生在裏面都好好學習、不瞎鬧,管得比較嚴,是這樣看的。
從前我們挑學校,說一個學校好,一般會說這個學校的師資力量好,教員很好,風氣很好,學生在裏面都好好學習、不瞎鬧,管得比較嚴,是這樣看的。
真實的閱讀理解,就是心靈的積累和文本的含義互相作用的過程。文本愈豐富、心靈的積累愈豐富,理解得愈豐富,理解得愈成功。
如今課堂教學模式的初衷,並不是教育出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大量炮製忠誠且易於管理的國民。
如今課堂教學模式的初衷,並不是教育出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大量炮製忠誠且易於管理的國民。
「孩子往往視教師為楷模,相信他的每一句話,無條件地完成他的要求。」——蘇霍姆林斯基 Vasyl Sukhomlynsky(1918—1970)
昔日的教育過於看重文化,不夠尊重自然;而後來的教育又太過自然,沒有足夠的文化。昔日過於重視知識傳授;後來則相反,沒有給予知識傳授以足夠重視。
昔日的教育過於看重文化,不夠尊重自然;而後來的教育又太過自然,沒有足夠的文化。昔日過於重視知識傳授;後來則相反,沒有給予知識傳授以足夠重視。
科研的確非常重要,但對於大學來說,最大價值不在於科研,而在於創造環境,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學習氛圍。
科研的確非常重要,但對於大學來說,最大價值不在於科研,而在於創造環境,在日常生活中形成學習氛圍。
歷史上不斷誕生一些偉大的心靈,他們善於感應自然,體悟心性,接收上帝的信息,並且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達所接收到的信息,他們稱為經典作家。如果你只是追隨着凡俗世界裏的名人,你的精神境界就堪憂。
為什麼美國這些名校畢業生總在出慈善家,而我們的精英學校培養出來往往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繼而又引出了一個問題,如何把自己的孩子送進常春藤學校?
也許我們不用帶孩子出國,但是經常到不同的環境看到、聽到、感受到一樣和不一樣,能適應各種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鬧的人群中鼓起勇氣去聽、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種成長。
我覺得身為父親,會對女兒的男朋友比較挑剔,這是非常自然的一種情感。但是我會,克制自己,這個是當父親必須有的教養。
為你祈福,巴黎!
我們校園裏,沒有口號,沒有標語,甚至許多學校有的什麼「校風」「教風」「學風」之類的,都沒有。
全球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施加一些壓力,但我們並不認為家庭教育是這樣子的,家庭教育的角色和義務是為了幫助孩子發掘、發現自己隱藏的潛質。不需要在17歲做70歲的事情、不能決定這輩子做什麼。
全球的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施加一些壓力,但我們並不認為家庭教育是這樣子的,家庭教育的角色和義務是為了幫助孩子發掘、發現自己隱藏的潛質。不需要在17歲做70歲的事情、不能決定這輩子做什麼。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說缺乏國際語言、國際體系和它的思維方式,很大程度上就限制了中國的人才培養和走向國際。今天討論的重點是培養人才,但是有時候是土壤問題。我個人還是提倡中國未來教育發展需要更多的引進國際化元素。
不同年齡段孩子讓他能有不同的理解,讓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於他的生活。孩子們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由我們的想法和感情來代替他們的想法和感情,那這樣就是愚蠢的。
「語文吶,你可千萬別上語文老師的當!語文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那些東西沒用。」
有一回,一個中學生拿了這樣一份卷子來考我,是我寫的《面對苦難》。她對照標準答案批改,我結果幾乎不及格。
基礎教育尤其是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否成功,不能進行即時的評判,而要看孩子們未來是否真正身心健康。不管我們教育多麼成功,我們始終要保持一顆謙卑的心,我們要給孩子從小播下愛的種子,為他們提供成長空間。
改變的中心,或者說靈魂是什麼?以美點亮學生的內心,就是要激勵學生欲求美好事物。要讓學生追求美好,教師要成為美好事物的代表。
當教育拿「堅強」來說事,當「紀律」成為教育的必要條件,當學生每天花15、16小時去學習成為一種常態,所謂的教育是否讓我們感到些許變味呢?
當教育拿「堅強」來說事,當「紀律」成為教育的必要條件,當學生每天花15、16小時去學習成為一種常態,所謂的教育是否讓我們感到些許變味呢?
新教育最大的亮點是閱讀,閱讀是非常好的,但是閱讀只是一個途徑,最後學生的成長應該體現在他的寫作上,寫作是最好反映他對生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