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未來美俄博弈還將繼續,敘利亞的明天仍然撲朔迷離。阿薩德雖然走了,但敘利亞並沒有真正的贏家。
俄烏戰爭以來,普京通過「軍事凱恩斯主義」,某種程度上重新分配了國家財富,取得了不少中下層民眾的支持,但是長遠而言,這麼做難以為繼,也在透支着俄羅斯經濟和民族的未來。
目前的全球能源轉型的大方向已經確定,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會逐漸下降,加上頁岩革命的出現,早已使得全球石油天然氣會耗盡的言論不攻自破,全世界已經不缺石油和天然氣了,賣家多的是。
若俄羅斯天然氣進歐的管道全部被摧毀,重建至少多年,戰後歐洲的天然氣便完全為美國壟斷了。美國要求歐洲不要依賴俄羅斯,結果是要轉為倚賴美國。利害相比,民眾亦可看見。
央行加息主要是針對通脹或通脹的預期,我們且分析影響通脹的兩個主要因素:一是能源價格,二是薪金。
沙特先前曾揚言放棄以美元作為石油交易貨幣,習近平在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上便提出,油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決定建立並加強中海戰略夥伴關係。
因應俄羅斯再中斷天然氣供應,歐盟計劃推出措施,包括壓縮電力需求,價格管制,增加市場流動性,以及考慮暫停電力相關衍生市場交易。據統計,歐洲目前天然氣儲量夠應付今個冬季,但之後又如何?
俄羅斯央行近期宣布,從3月28日起,一直到6月30日,將會以固定價格從金融信貸機構購買黃金,即每克黃金5000盧布。此舉用意何在?是否準備恢復「金本位制」,形成盧布同黃金固定匯率掛鈎的體系呢?
歐洲資本外逃,美國得大利是以5倍於俄羅斯天然氣價格供應歐洲,這就是歐洲「道德義憤」的代價,往後一個月,歐洲人不能好自為之,2022危機爆發,又是全球受累。
地平線上,突然冒起狂風驟雨,恰如宋詩人陸游筆下的「風聲撼山翻怒濤」之勢;一霎間風流雲散,又回復平靜。這就是哈薩克「一月風暴」的場景。
氫能有助鋼鐵等高碳排產業落實低碳轉型,其成本更有望在2030年降至可與化石燃料競爭,可見氫能的發展潛力。企業與跨國組織對發展氫能保持樂觀,亦有企業已表明將主力發展氫能。
未來,全球產業將依仗着低碳環境而居。然而,有多少企業能在能源轉型困境中生存下來,在這場零碳排戰役中活下來?
港華向以清潔能源為主,積極在內地發展天然氣市場。它們在實現碳中和之進程中,天然氣之廣泛利用有助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香港的供電服務素質世界一流,電費亦不比世界普遍水平高,實在值得珍惜。若果以為可以把成本無節制地推給電力公司承擔,結果消費者可能要自食其果。
由於西方實施制裁,俄羅斯項目持有人可能會更多以香港作為融資和交易的平台,以利用亞洲的資本池和一帶一路的商機。
內地環保部對治理大氣污染政策相當進取,但「煤改氣」推進,在執行上未反映事前進行多角度全盤思考,忽略供需失衡及天氣問題。
二戰以來的國際大勢,基本上脫離不了油氣的政治經濟學。至今敘利亞內戰,中東多國為了將天然氣輸送到歐洲,於是敘利亞變成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