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買樓的人,或者賣樓的業主都可以再了解樓市,三思而後行,樓市才會循健康途徑發展。
為什麼在這樣的不利環境下,香港仍有這麼多的人願意在香港置業?買不動產?究竟是他們憂慮過多?還是香港的置業者過於盲目?
自3月下旬以來,二手市場的交投已大幅反彈,業主已不願輕易在價格上再作讓步。隨着住宅市道的好轉,商業樓宇的市道會否同步好起來?
疫情漸趨穩定,加上疫苗接種人數開始上升,未來樓市預期會進一步提升,在投資以前,我們需要留意什麼?
相信疫情平復後,舊樓成交會活躍,但能否「旺丁又旺財」,要視乎業主能否把握併購機會出售物業。
大家千祈唔好以為我睇淡樓市,我的睇法與大多數專家一樣,2020年樓市是平穩,不過,平穩也有幾種不同的演繹方法。
退一萬步假如「地產霸權」是年輕人不滿的其中一個因素,我要問的是多年來助長了「地產霸權」的責任又是誰應該來負呢?鬥地主又是否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的良方?
香港是美國和內地以外,受到重創的另一地區,如無必要,現在最好忍下手唔好做一些大投資,買樓便是其中之一。
沈大師回應狠批中原經紀人指數靠不住,事關沈大師質疑施老闆的經紀人有動機誤導市場。師父教落,動機無從觀察,CSI的預測能力卻是可驗證的統計問題。
買樓的人會感覺到自己是白武士,救萬民於水火之中,任何不合理的還價都有可能被接受,賣家還會千多萬謝,理由很簡單,因為太多放盤,大家都知道物以罕為貴。
發展商是求財,不是求氣。況且,不少大發展商身兼全國政協,他們應該聽取國家訓示,支持特區政府施政。
施永青認為要發展創新科技,需要很有誠意、很堅持、能承受壓力、肯冒風險才或許勉強做出成績。
政府的樓市辣招是需求管理措施,以加大成本來窒礙市民置業意欲,但其後遺症是減低整個樓市的流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