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家庭

灣仔的歲月
作者:王耀宗2024-12-24
王耀宗先生回憶1961至1971年在灣仔的童年生活,描述住家環境、學校點滴、家庭成員與個人成長經歷。從筲箕灣搬到灣仔,就讀高主教,適應英文學習的挑戰。
跨年,跨越自己
作者:王文華2024-12-07
命運,是我所不能了解的事。我了解的只有:人生是長跑,大家都在跨欄。有人跌到了,有欄撞倒了。有時有觀眾,有時一場空。姿勢醜一點沒關係,氣勢還在就好。
觀第二屆「腹有詩書」問答比賽有感──兼論本地古文教育的困境和出路
作者:施林海2022-09-02
去年女兒代表學校參加第一屆「腹有詩書」比賽,時隔一年,我再次坐在台下觀賽。當日會場内嘉賓雲集,學生竭盡所能,比賽氣氛相當熱烈,讓我們經歷了一次很有意義的文化之旅,也令我對本地古文教育有一些觀察與感想。
清明回家
作者:王文華2022-04-05
「家」是什麼?「家」在哪裏?家人能團聚多久?「家」的土會灑向何方?清明假期,祝福每位朋友,安然回家。
朋友是另一對眼睛!為我們帶來不同觀點和機會
作者:洪 蘭2022-02-22
今年疫情可能還過不了,但是只要有朋友,就能歡笑。對抗疫情這個方子是最有效的,就讓我們從朋友和歡笑來好好地過這一年吧!
在家工作夫妻又爆衝突
作者:羅乃萱2022-02-13
夫妻既是同林鳥,遇到疫情就更應該把彼此當成「盟友」,一同商討面對疫情的回應,如彼此在家中的分工,對整潔的要求等。疫情下,家是另一所學校,讓家人患難見真章,然後重新學習如何相處的試場啊!
元宇宙世界「系統沉浸」於現實世界的使用
作者:林嘉良2022-01-21
放在元宇宙的世界裏,系統沉浸就是你和該平台的合作和平台給你的回饋有多緊密。這種沉浸感亦不一定要在元宇宙的世界才能領略, 我們身處現實世界,經常會感覺到自己和周圍環境的關係。
隻眼開 隻眼閉
作者:羅乃萱2021-12-26
其實,夫妻在家中是一個團隊,大家彼此合作補位,一家人才能相處融洽啊!
「男主外女主內」已過時?
作者:羅乃萱2021-12-19
我絕對覺得往昔「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不合時宜,需要重新檢討。而在這個雙職家庭愈來愈普遍的年代,家務事更需要夫妻一起分擔。特別在教養孩子的路上,爸媽若共同培育,孩子才能在父母的蔭庇與督導下茁壯成長。
依賴配偶的婚姻
作者:羅乃萱2021-11-13
日本作家曾野綾子描述這類人的時候,有這樣一句︰「自私自利是一種病嗎……當自己有苦要訴時,認為大家都必須馬上放下手邊工作,專心傾聽才是。她們看來,常常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一樣。」
周潔茹與衛慧:不負青春的叛逆 尋覓和解的自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7-21
90年代,兩位驚動文壇的妙齡少女在上海火車站初次相遇,討論着對未來的憧憬、寫作的熱情、內心的壓抑等。她們是迥然不同的人,卻又惺惺相惜。
處理孩子犯錯
作者:何光鴻2021-06-25
家不是法庭,別只看對錯,家是講愛的地方,是培養歸屬感、平安感的原點。
丈夫失業了……
作者:羅乃萱2021-04-15
丈夫失業了,這是不少太太的噩夢。做為太太可以怎樣面對?
一別音容兩秒忘
作者:湯文亮2021-02-01
英國話自己好心才推出BNO計劃,或者的確是好心,但可能好心做壞事,拆散了不少家庭。
教育新生態
作者:程介明2020-12-21
筆者認為,學校還會存在,而且擔任關鍵的角色,但是勢必會脫離包攬學生學習的角色,因為不是任何意志或者政策可以左右其發展的。於是必然會出現教育的新生態。
張文新、車淑梅:RADIO家家
作者:編輯精選2020-12-03
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名的香港電台夫妻檔張文新、車淑梅分享婚姻法則和教子良方,以「半熟」定義夫妻關係,稱對子女要「掌聲勝過怨罵聲」。
文化價值觀︰「群」與「己」
作者:程介明2020-10-02
所謂「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可以有不同的闡釋。甚至同樣的現象,可以在字面上有相反的闡釋。
情緒智慧教育在由家庭及學校開始
作者:康羅賜珍2020-09-16
情緒智慧是把智慧加添在與生俱來的情緒。提升情緒智慧是提升人生成功的因素,邁向快樂的人生泉源。學校及家庭是情緒教育的起步點,第一個教室,父母和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
一個女人的涵養有多高,看這3點就知道!
作者:淨空法師2020-05-09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女人與什麼人相處,便會把自己塑造成什麼人。想看一個女人的涵養,只要看看她的社交圈就足夠了。
眾生之間,累生累世互為親眷
作者:釋證嚴2020-03-16
不抽菸,是保護身體不受傷害;不飲酒,是希望常保心智清醒,不至說錯話、做錯事。
兄弟妯娌融洽,老者安心養老
作者:釋證嚴2020-03-09
俗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靜思語薰陶深,貼心幫做家事
作者:釋證嚴2020-03-02
行孝並不難,好好地調伏心念,守規矩、合道理,照顧好自己,也幫忙父母分擔家務,從這些小地方就可以做起。
樹立孝親楷模,須從自己的態度做起
作者:釋證嚴2020-02-24
正如大自然有高山、溪流、大海,展現高低錯落之美;家庭裏也要有對長輩的尊重,才能展現人性之美。
短了四寸的褲子
作者:李焯芬2020-02-02
行佛所行:福慧雙修,悲智雙運。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做好這九點就賺了健康!
作者:淨空法師2020-02-01
養生從30歲左右就該開始。健康第一是要活的長,第二是要活得好。
踏入晚年應該珍惜的世代關係
作者:編輯精選2020-01-26
到了晚年,最大的恐懼是被逼從負責任的成年人變成仰賴他人幫助的人。
「陳爸」陳俊朗──2500個孩子的「父親」
作者:編輯精選2020-01-19
台東孩子的書屋,是已故創辦人陳俊朗呵護偏鄉貧困孩子愛的故事,20年來照顧2500個孩子,讓他們在書屋的庇護下,得以成長。
在美國過感恩節
作者:鄒至莊2019-12-11
我認為在美國感恩節有兩個重要的意義:第一是給每個人一個機會檢討自己生活的優點與缺點;第二是給每個人一個機會與自己最喜愛的親友團聚。
分別心
作者:李焯芬2019-12-08
行佛所行: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毀掉一個家庭的,不是貧窮,不是出軌,而是……
作者:淨空法師2019-12-07
決定一個家庭幸福的原因,不是貧窮或富有,不是健康或疾病,而是我們與家人相處時的態度,是我們向家人所展露的情緒或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