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民主黨

袁彌昌:議會缺乏制衡力量很危險 民主黨應組隊參選立法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23
新選舉制度出爐,大力壓制反對派,時事評論員袁彌昌認為此舉的確令香港民主步伐倒退,若香港失去制衡機制是不理想的。民主派需要組隊參選,重新加入議會。一起聽聽袁彌昌的分析。
美前副總統蒙代爾高齡93逝世 曾聯署公開信〈中國不是敵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20
蒙代爾等人認為,如果美國迫使盟友將中國視為經濟和政治上的敵人,勢將削弱美國與盟友的關係,而最終被孤立的或將是美國,而非中國。
假新聞、假分析加深疫苗恐慌
作者:梁天卓2021-03-22
擺事實,講道理,我相信接種有可靠數據證明安全的疫苗是利多於弊的。
從共和黨力阻救市方案通過想起
作者:施永青2021-03-19
美國至今仍不願正視政黨政治所引發的負面作用,因為美國要壓制中國的一個重要藉口,就是中國沒有推行政黨政治。一旦美國承認自己的政制有問題,就很難再理直氣壯地強要中國非跟美國那套不可。
為了蒼生,中國讓美國多稱霸100年又如何?
作者:李偉才2021-01-29
以實力計,美國至今仍在多方面領先全球甚遠。為了蒼生,為了中華民族,我認為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實在毋須「只爭朝夕」。讓美國多稱霸100年又如何?
為何認定拜登上台後仍會敵視中國
作者:施永青2021-01-28
在美國的民情未改變之前,不管誰上台做總統,他們都必須採取敵視中國的立場,否則他根本沒有機會當選。所以,我認為拜登一樣會採取反華的基本立場,大方向不會變,只是在具體的做法上會有調整。
美國對華政策解構
作者:李偉才2021-01-28
筆者設計了一個座標式概念圖,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美國對華政策的本質。
福山:美國政治已病入膏肓了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25
日裔美國政治經濟學者福山近日撰文,分析特朗普總統任內美國政治加速衰落,兩極分化問題愈來愈深。他認為科技是其中之一的推手,它削弱了主流傳媒或政府等已有機制的力量,無法塑造公眾的信仰。
克魯格曼:拜登團結美國願景很好,但對手不會輕易合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22
美國總統拜登宣誓就任後,呼籲放下分歧,團結一致,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撰文指,拜登團結美國的願景雖好,但對手不會輕易合作,因為不少反對派「極度腐敗」,部分政客更惡意散布充滿煽動性的「愚蠢」言論。
中方制裁蓬佩奧等28人 華府發言人斥製造分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21
拜登20日宣誓就任美國總統後,中國外交部隨即宣布對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等28人實施制裁。拜登新政府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隨即反擊,指中方在就職禮的同一日作出制裁行動,是試圖在民主、共和兩黨之間製造分裂。
特朗普路線會延續下去嗎?
作者:陳景祥2021-01-21
政治上特朗普雖然可保住影響力,但以實際成績計,他的「戰果」並不亮麗,有些甚至是言過其實,中美貿易戰是其中一例。
美暴徒大鬧國會現眼報
作者:葉劉淑儀2021-01-18
特朗普在網絡上拒絕認輸及將繼續挑戰選舉結果,其法律團隊多次聲稱手握舞弊證據,相信其支持者的情緒因而受到鼓動,使局勢走向極端。
美眾議院通過特朗普彈劾案 迎拜登就職華府提高保安警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4
美國眾議院當地時間13日以232票對197票通過總統特朗普彈劾案,使特朗普成為史上首位任內被二度彈劾的美國總統。與此同時,為確保拜登20日的就職禮安全舉行,已動員2萬名國民警衛軍進駐華府協助保安。
「軟實力之父」奈伊:軟實力將再次拯救美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3
著名美國政治學者、「軟實力之父」約瑟夫‧奈伊撰文指出,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沒有善用美國的軟實力,但1月6日的衝擊國會事件,可能成為「特朗普主義」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一些政客開始要為他們的言論負責。
眾議院彈劾特朗普前夕 《一九八四》洛陽紙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2
美國總統特朗普被指煽動支持者衝擊國會山莊後,除了面臨第二次彈劾,還遭到多個社交媒體封殺。保守派網站指大科技公司窒息言論自由,更有評論將美國現況與小說《一九八四》的情節相提並論,令這本書躍登暢銷書榜首。
衝擊國會和立會的分別
作者:張宗永2021-01-12
我是一個相信普世價值的人,不贊成亦不喜歡事事將美國和中國比較,美國的非不代表我們不應追求中國的是。
克魯格曼:姑息特朗普,美國自招惡果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11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在《紐約時報》撰文,直斥美國總統特朗普是「不折不扣的法西斯主義者」,並指在衝擊國會山莊事件前,激進言行已數度被姑息。他斷言,安撫「法西斯主義者」的企圖,最終只會再次鼓勵他們。
這是一場美國的噩夢
作者:郭一鳴2021-01-08
筆者兩周前在本欄對拜登呼籲美國民眾將「大選這一頁翻過去」能否做到提出質疑,事實證明,大選這一頁不僅沒有翻過去,而且正在變成一場美國的噩夢。
疫情不是最大風險 政治顧問:分化的美國更令人擔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6
政治風險顧問公司歐亞集團發表《2021年全球十大風險報告》,指今年全球面臨的最大風險,不是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而是美國第46任總統拜登在爭議聲中就職後,難以化解國內兩極分化的趨勢。
《國安法》生效後最大規模拘捕行動 50多名泛民人士涉顛覆國家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06
50多名在2020年參與民主派初選人士,1月6日早上被警方上門拘捕。警方指他們涉嫌干犯《港區國安法》顛覆國家政權罪。
林行止:中美失聯有法可依!功能弱化誰人之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08
林行止指出,中美關係出現巨變,一方面是由於追求種族平等、社會公義及人權意識日趨普及、成熟;另一方面是由於特朗普要向「不同道」的中國討回「被佔便宜」,已成為「全美共識」。
丹拉瑟:2020年的美國 謊言傳播速度比病毒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07
資深美國新聞工作者、「CBS晚間新聞」前主播丹拉瑟受訪指出,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有新型冠狀病毒的大流行,有充滿謊言的總統競選。但面對有逾7000萬選民支持特朗普,讓他不得不思考撕裂的深度和廣度。
過早選擇流亡,「革命」何以為繼
作者:施永青2020-12-07
許智峯雖談不上是革命領袖,但也在去年的社會運動中跑得很前,而且做得比人出位,作為一個立法會議員。他不可能不知道所謂「違法達義」是有後果的,他為什麼仍要選擇這樣做呢?
徐家健:拜登上台帶來喘息機會,中國可把握時間轉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04
徐家健指出,民主黨的拜登上台,對華政策在技術上及大方向都會出現轉變,讓中國有喘息機會,可以有更多時間作出調整及部署。但當民主黨修復被特朗普破壞的盟友關係時,北京拉攏一些歐洲國家站在自己一邊,難度更大。
許智峯宣布流亡 退出民主黨 未決定在何地停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03
12月3日晚上,許智峯在Facebook宣布,結束一連三日的丹麥外訪,正式宣布流亡,並退出香港民主黨,暫別香港。
新自由主義侵蝕30多年,拜登一朝就能讓美國重回巔峰?
作者:朱雲漢2020-11-30
拜登承接的是一個四分五裂、國力透支的美國。雖然拜登將重新舉起多邊主義的大旗、力圖重振西方民主陣營,設法重新拿回引領全球議題以及制定國際經濟遊戲規則的主導權,但國際領導地位殞落的大趨勢恐難以挽回。
拜登與特朗普是否殊路同歸?
作者:劉寧榮2020-11-27
如果特朗普反全球化的立場無法吸引美國的企業和製造業回流,拜登的「美國製造」計劃是否也同樣步上其失敗的後塵?
重返正軌的拜登時代:美國能否走出「冷內戰」?
作者:劉寧榮2020-11-26
拜登在華盛頓長達47 年的從政生涯,一直擅長向美國國會山議事廳的另一邊伸出雙手,與對手達成妥協,但如今在美國社會處於分裂和對立時,他將如何開始他在白宮四年的歲月?
徐家健教授:美國重組政府讓中國喘息 北京經濟政策須有新思維《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5
拜登正式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民主黨上台對中國與香港會有什麼影響?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博士認為,民主黨上台對香港政策影響不大,特朗普下台美國科技公司可以鬆一口氣,面對美國打壓中國要反思經濟。
從特朗普選情看美國的暗黑勢力
作者:程翔2020-11-23
所謂「華盛頓沼澤」,是形容美國首都充滿了根深柢固的利益集團,猶如沼澤中充斥着大鱷般,而正是這些利益集團在主導美國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