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傳媒

遮醜布下面有多醜?
作者:何靜瑩2019-12-30
原來比看暴力鏡頭更難受的事實,是那些一向戴着天使臉孔的人,當其遮醜布冷不防地被揭開了,真實面貌竟如此不堪入目!
莫乃光:政府立法打擊假新聞 言論自由恐受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1-13
莫乃光憂慮,近期香港政府做很多網上言論打壓。立法打擊網上言論後,可能還會過濾網站,留名實名制,完完全全變了內地的防火長城。
李家文:我最害怕的「老師」
作者:張灼祥2019-09-28
Kaman不光是出門遇「貴人」,中學時期遇到好老師,大學又得系主任鼓勵,讓她覺得沒有揀錯選讀學系。老師讓Kaman積極面對人生難題:「好老師,對一個人的成長,竟是那麼重要的。」
信心全面崩潰,亟須厲行改革
作者:曾鈺成2019-09-16
香港已陷入社會信心全面崩潰的局面,在常態社會裏不能容許的行為,現在幾乎天天發生。在止暴制亂後,香港怎樣重建制度,挽回已崩潰的社會信心?
白岩松:書中有待人處事的智慧 知時需要歷史的耐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8-15
面對時事的發展,要有歷史的耐心;面對個人的發展,要有提升的方法,而不是原地踏步,希望每個人都能在書本裏找到更好的自己。
雙記協譴責警清場推撞記者 Press Assns Condemn Police over Insults & Jostling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19-07-08
記者組織厲譴責警方清場時多次推撞、喝罵、甚至襲擊記者,行為嚴重阻礙採訪,妨礙新聞自由。
中期選舉難結束美國分化 美傳媒沒特朗普奈何
作者:施永青2018-11-12
照目前選情來看,美國國內仍是十分分化。未有一派可以掌握絕對優勢。若果這種情況持續,美國力量就無法凝聚,美國要再次強起來就不那麼容易。
填海爭議和通識教學
作者:黃冬柏2018-10-31
學生需要明白,作出填海的決策是要顧及環保的思考。不幸的是目前的批評中有着更多涉及政治鬥爭、抹黑和基於假設的謾罵,因此學生需要學到分辨事實與臆測,亦要學習持平理性的思辨及盡量減低個人情緒的影響。
特朗普想搞四權集中
作者:施永青2018-10-15
近年,美國的國力略有回落,美國人於是選特朗普做總統,希望他能夠令美國再次強大起來。為此,人民會願意讓他有更大的統籌能力。特朗普正利用這種民意,把行政、立法、司法、以至指使傳媒的權力,都掌握在自己手裏。
拋出令箭當雞毛──局外人當政的惡夢
作者:鍾倫納2018-08-06
特朗普的無情、無賴、無德和無法,在他競選總統前巳有跡象,居然仍可脫穎而出。他的無信、無知、無智、無能和無心,則在他當政之後不斷彰顯,其中不少就算是大多數出自局內的壞蛋也做不出的。
智能手機帶來的禍與福
作者:彭智華2018-05-03
其實智能手機只是中性的科技產物,一方面為人類帶來幸福的生活,但亦帶來一些沉迷手機遊戲的禍害。
由通識教育科政治事件入題說起
作者:黃冬柏2018-04-30
2018年中學文憑試通識教育科考試不考政治題。筆者深感高興,此舉有助將通識教育還原為一個普通學科,而非把社會政治紛爭引入的平台。
權力媒體關係與學校教育
作者:黃冬柏2018-02-12
電影《戰雲密報》反思新聞自由問題。大眾市民每天接觸不少媒體報道,要有足夠的分析能力、批判思維、尋根究底的技巧。這些知識技能只倚靠學校教育,足夠嗎?
司長「專訪」
作者:陳景祥2018-01-25
司長:大家都知,我有好多公職,人稱我做「公職王」,我業務又忙,處理好多仲裁case,多到加入政府時都未做完,又要飛來飛去……係好忙。
誰是摧毁民主的共犯?
作者:張翠容2017-11-19
傳媒應該是民主的守護者,提供社會不完美的細節,令大眾掌握足夠的訊息,來正確審視當權者的功過,從而對症下藥,推動改革。
圍堵與消磨
作者:孫明揚2017-10-18
各政府高官不停公開解說,不失為另一種「消磨」,令反對派頓失先機。
樂享工作不計較 醉心研究開天地
作者:凌羽一2017-09-28
馮應謙說當年20歲時並未意識到全球化的程度那麼厲害,各地經濟唇齒相依,必須通曉多國文化才能應對瞬息萬變的環境。
這是傳媒業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
作者:陳景祥2017-06-22
資本主義社會老闆話事,他控制下的媒體立場當然可以隨自己喜好。
有線電視 何以至於斯
作者:施永青2017-03-13
這些人以編採自主為由,抗拒收購者貫徹他們的理念,兩者經常發生矛盾。
石永泰:說法治與政治無關是自欺欺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3-07
法治精神、三權分立這一類討論,反映了那個地方的政治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