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努力培養和強化這些正向的抗逆力,使自己更有能力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並成為對自己和他人有益的人。
不管是學校還是家長,孩子最後的幸福感才是我們教育的終點。讓快樂教育成為每間學校教育的基礎,有的放矢地追求學術水平!
老師的角色不再是單向授課,而是比較像是棒球隊教練。教練不會一直示範投球,而是花很多時間,讓球員們組隊練習,從旁觀察,再適時提出指導。
葉兆輝教授表示,近年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及學童自殺個案均有上升趨勢。他指出,學童輕生問題除了與學業壓力有關外,亦與家庭因素有關。
培育孩子必須先從關係開始。沒有能溝通的關係,一切的教育都是枉然的。
學校的建立就是要造就學生成長,讓家長認同及信任學校,以致攜手共建孩子的未來。
時代瞬息萬變,環境急劇變化,年輕人正面對各種的挑戰。如何協助年輕人裝備自己,迎接時代的機遇,值得各方重新思考。推行生命教育,讓年輕人學懂愛護、珍惜並尊重生命,強化生命素質勢在必行。
時代瞬息萬變,環境急劇變化,年輕人正面對各種的挑戰。如何協助年輕人裝備自己,迎接時代的機遇,值得各方重新思考。推行生命教育,讓年輕人學懂愛護、珍惜並尊重生命,強化生命素質勢在必行。
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難題的關鍵,沒有誰比當事人更清楚的了,只有坦然面對及處理,才能把癥結化解。
在傳統的學校裏面,分數與成績,就是學生的價值,也變為學生的自我價值。這種形態,只有把學生驅上了狹窄的獨木橋,而沒有為未來廣闊的天地做準備。
我們知道,往後的日子,孩子們不得不與疫情共存,就是沒有疫情,這個社會也是多變的,他們必須要擁有強健的身心靈才能茁壯成長。
獨處一點也不孤獨,你只是害怕面對自己,害怕聽到內心的吶喊。獨處時的反思,卻能幫助你尋回被現實、失望和挫折壓抑着的另一面的你,那一面充滿好奇、探險和仁愛。
群體必須具有不斷創新及創造的精神。當成員面對有待解決的問題時,彼此都樂意用不同的方法嘗試,發揮創意解決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互動的過程中總會想出不同的方法,勇闖每一關。
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轉化不了內心無止境的追求,不管是多麼的幸運和幸福,仍然可以覺得不聚財、仍然覺得很窮、很痛苦。
抗逆能力需要久經挫折的慢煮、智者的調校、誘惑的試煉、孤獨的修行,才可煉成。
2020年鼠年春節,亦正值全民抗疫之時,身為幼兒家長及照顧者,如何作出努力支持社會,又能讓幼童盡小市民責任?
快樂與幸福有一個共通點,兩者皆是由人隨己意而決定享有與否的一種自由選擇之結果。
看見孩子做人有正義感了、做事有條理了,也開始有方向,為人父母當然開心;但與立志仍有差距。立志,不是說說吧了,還要有行動。
今天,我很相信父母都是不會刻意製造失敗經驗給孩子的,但是我們會否不自覺地製造了失敗經驗給他們呢?
GPA代表「平均積點」,是大學課業的評分。可是我今天希望大家留意的GPA,有另一種含義。
學習時出現各式各樣的學習問題,正常不過,例如,學習態度不理想,欠認真;學習基礎知識不牢固,欠認知;學習方法不恰當,欠策略。
香港青年人如果要達致成功,就不要輕易因為眼前的逆境而放棄或自尋短見,反而應該要有正向思維和抗逆能力,在追尋自己目標的路上努力不懈,不斷追求進步,便有機會在成功的路上邁步向前,朝著自己的理想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