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在成長反叛期出現的迷惘、對自我價值的摸索及質疑、對被愛的渴求及隱藏,不就是現時青少年心態的寫照嗎?形象憊懶、愛理不理的躺平態度,說穿了,不過是偽裝,是自我保護吧。

小孩也好,少年也好;貧也好,富也好;資優也好,SEN也好,都有他們成長時遇到的艱難,時代也帶給他們的壓力,必須要政府、社福機構、醫護團隊、家長、學校全方位合作,共同協助學童的健康成長。

筆者認為教育局應訂立明確指引,讓學校、辦學團體,以至社會各界也可參照官方標準,從而多方面提升教師專業能量,讓教育界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父母自身需要展現積極正面、彼此尊重及樂意交流的態度,讓子女遇有任何問題,都樂意與父母一起去解決和克服。

最近教育局拍了一輯《少年頌國慶》的短片,由香港多間中小學合作,以中華文化展現梁啟超在1900年寫的《少年中國説》。「英雄出少年」,但英雄和人才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誕生的。香港的下一代,要把握時間。

疫情期間,自己也多了時間與女兒相處,每天跟她談話的時間也多了,有時候會驚訝於她的言語,覺得她忽然長大了。

孩子的經歷是影響着他建立自信,他們年紀還小,感受往往潛藏在心底未能懂得説出。這些隱藏的感受不單影響着心理發展,有時也會影響生理。

不少青少年在青春期都受臭狐問題困擾,天然物質杜鵑酸(Azelaic Acid)或有助解決問題。

這是不很久以前的故事。但有一道換日線,通常沒在這些新手爸媽的故事裏,那就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藝術是「無得迫」,需要自發性。做藝術需要周圍走、跑跑跳跳,這些實際經驗可融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