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陳德霖

首宗de-SPAC完成在望 開創本港上市新景象
作者:編輯精選2024-10-17
由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等人發起的SPAC「匯德收購」,併購東南亞數碼解決方案平台的計劃預計將於本月底完成。可以預期,今次只是個開始,將來本港會有更多成功de-SPAC的個案。
從SPAC到De-SPAC的華麗轉身
作者:胡孟青2024-10-16
與匯德合併將提高Synagistics知名度,助Synagistics實現區內和國際上增長目標,亦可獲得匯德的專業知識和市場聯繫,支持Synagistics進一步拓展市場,吸引內地目標品牌客戶。
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 任中大校董會副主席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5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周一(4月25日)通過,委任陳德霖博士接替利乾博士出任大學校董會副主席,任期兩年,由2023年4月18日起生效。校董會衷心感謝利博士多年來對大學的付出和貢獻。
劉遵義教授:香港應善用全球離岸中心地位 推動廣泛使用人民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8-19
團結香港基金周四(8月18日)舉辦論壇,香港中文大學藍饒富暨藍凱麗經濟學講座教授劉遵義在發表演說時強調,香港應利用全球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優勢,進一步推動人民幣在環球金融市場廣泛使用。
嶺大頒授榮譽博士予陳德霖、張艾嘉、Deane Neubauer、鍾南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09
嶺南大學12月9日舉行「榮譽博士學位頒授典禮」,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陳德霖、張艾嘉、Deane Neubauer、鍾南山,表彰他們在其專業領域的卓越成就及造福社會的重要貢獻。
借唔到錢買樓令樓價難大跌
作者:湯文亮2021-07-26
金管局的逆周期措施其實是定海神針,因借唔到錢買樓,樓市上升時,可以壓住樓市升勢;因為冇樓,經濟環境不好,樓市又不會大跌。
與其換特首 不如政治改革
作者:陳文鴻2019-11-04
要解決管治問題,不能依靠人為因素。誰當特首也會面對相近的問題,政府不可能靠把好人、能人換上擔任特首、司局長、部門首長便可解決問題,關鍵的是制度。
金融時報:中央擬換人做特首 陳德霖唐英年熱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23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政府有計劃在明年3月,安排一位「臨時」行政長官,接替現任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以完成到2022的本屆餘下任期。目前呼聲較高的包括金管局前總裁陳德霖,政務司前司長唐英年。
陳德霖:中大社會學系畢業的我,為何成為金管局總裁?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15
陳德霖憶述過去十年金管局總裁生涯。他認為,人不要想太多別人的想法,要將所有精力做好手頭上的工作。如果人在維持戰戰兢兢的心情,警覺性就不會降低。反之,以躊躇滿志的心情做事,容易出事。
臨別金管局 陳德霖:法治是金融中心根基 盼社會動盪快平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09-30
陳德霖將卸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臨別在即,與傳媒會面。他對第一次退休充滿好奇,充滿期盼。他期望目前的社會不穩的情況可以盡快平息,並重申法治是金融中心的根基。
亞洲金融風暴:香港金融穩定保衞戰
作者:陳德霖2019-09-13
將於10月1日任期屆滿後退休的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憶述他30年金管生涯中親歷的重大金融危機,與大家重溫特區政府在1997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如何部署入市擊退狙擊香港的國際炒家。
豈能以「叫雞方便」分電子支付高低
作者:陳景祥2017-11-16
電子支付的發展是因應各個社會的實際環境而有所不同,只要方便、安全、可靠,就應該是好東西。
評級不可以盡信 香港競爭力不弱
作者:陳景祥2017-10-04
科技創新的成功方程式,離不開一個重要條件,就是群聚效應,吸引不同的人才匯聚,互相合作激發創意。
內地貨幣政策風險漩渦 香港防不勝防
作者:胡孟青2017-03-23
加息後的市場亢奮,源於市場之前太害怕加息次數會遠較預期頻密。老實說,美國仍然面對加息周期風險,故此加息後,以全球成熟市場表現比較,香港跑贏不無原因,皆因一年又一年的誤鳴、一次又一次的落空,本港到目前為止,似乎是全球最不具備加息條件與風險的地方。   本港資產市場暴露於內地貨幣政策風險之中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說得對,聯匯猶如一套機器,港元弱、港美息差擴闊、息差就會觸發資金外流,本港利息自然會升。惟追問何時?他不知,市場亦不知,陳總裁連存款利率部分呈現向上也擺上枱,顯然已是有備而來,用盡方法去讓市民相信,香港終有一日有需要跟隨美國加息。 的確,拖了一年又一年,資金氾濫累積問題一日又一日暴露,陳德霖可能比任何一個人都更想加息,金管局的束手無策,除其他因素之外,可能源於之前的盤算不足,尤其對資金從四方八面流入本港的程度與威力之重大低估。試想,如果當局多年前已經估算到,流入本港資金可能會長期停留,造成結構性資金氾濫的話,機制及應對上可以有更多想法,而非由始至終僅靠收緊按揭一招。 香港資產市場總要有調整的一日,誠然,由利率向上,市場風險戒備升級,從而令樓市只升不跌的預期獲得理順,是最理想而又最低成本的方法,惟現在看來,似乎已愈行愈遠。筆者擔心,一旦出現的調整,可能是一個由信貸或高槓桿所造成的急升後急跌的下調,當中關鍵就是刻下的中資資金,其背後牽涉的高槓桿,實在不容忽視。 啟德已成為內地資金在港風險胃納的標記,中資資金的加入,填補了傳統華資財團的轉勢保守,亦進一步令置業人士更義無反顧。內地財團慣用內地的操作手法,投地的地價要一塊比一塊高、股票走勢要出現六十度角的上升之勢,外資及機構大戶的Skill trades遠遠敵不過大堆資金作為後盾的Brave trades,耳濡目染底下,連最保守的一眾,也開始對中資力量深信不疑、鋌而走險的話,而忘記了日子總會有盡頭一日。 高槓桿是中資的慣常操作手法,的而且確,傳統華資買地,最後也會透過借貸。但對於新晉中資,它們的財務狀況及透明度,就連本港銀行部分也避忌三分。新晉的中資財團,靠中資金融機構提供大量槓桿,無形中令本港資產市場更暴露於內地貨幣政策風險漩渦當中。須知,金管局沒能力向銀行叫停貸款,但內地監管當局卻具備這份力量。 原刊於《am730》,獲作者授權發表。
外匯基金回報1.4%落後通脹 陳德霖稱來年投資更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1-26
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公布,去年外匯基金錄得投資收益436億元,按年下跌46.31%,為2011年以來最低,整體回報率僅1.4%,相比2013年的2.7%明顯下跌。陳德霖表示,去年外匯市場在美元大升的情況下,投資極不容易,並相信來年投資環境仍然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