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及下月中有2000億元人民幣中期借貸便利到期,似乎人行短線會恢復市場資金淨投放,但農曆年後才會見真章。資金由超寬鬆,轉為相對地收緊,對市況必然有短線影響。
螞蟻被叫停上市當然有螞蟻本身的問題,但疑團仍然在於,出事的螞蟻盈利模式、監管因素等等,理應早被發現,為什麼早不叫停,卻要待完成截止認購、收票才發生?
根據螞蟻最初盛傳2250億美元上市估值計,其實已比騰訊控股(00700)及阿里巴巴的平均30至45倍為低,更較Visa與Mastercard市盈率便宜。
由經營舊經濟的零售連鎖集團沃爾瑪出手,市場是感到意外的。沃爾瑪是代表過去,但其市值是TikTok的15倍,負債水平極低。
中國一直的最大問題是有金錢及經濟硬實力,唯獨軟實力少之又少。 一場疫情影響所及,以至國際間借疫情玩弄權力博弈外交,中國軟實力建立的目標,似乎愈行愈遠了。
應否抽阿里巴巴?喜歡的話,當然可以。如果將阿里比較騰訊控股的話,就更加應該認購。
短線而言,一旦阿里確認啟動來港第二上市,港元頭寸將會緊張、拆息高企,部分中小型銀行受制於較高的港元貸存比率,唯有要以更高息爭取存款資金了。
港股今年表現叫人失望,並非示威活動對投資氣氛的影響這麼簡單,而是對長期港股支持者來說,所謂安全又穩健股份,今年卻完全兩回事。
中國要力谷5G發展,推得要快,用得夠廣泛,最初當然由華為、中興(00763)及相關設備製造商打頭陣,之後可能要靠阿里及騰訊的互聯網服務商,推出配合5G高速及使用範疇的創新服務。
發財然後立品,中國已有一批能晉升國際舞台企業,無奈在社會可持續發展、或企業形象上表現,仍非常落後。
大眾對事情成反響,由始至終是基於中間牽涉了騰訊,內地冀減低社會對遊戲的溺愛,卻觸動了一直溺愛騰訊的股民或分析員的神經。
騰訊控股(700)走弱,豈止是遊戲業務那麼簡單?
滙豐報告提及互聯互通機制下,以5月每月額度大增三倍,北水更左右港匯走勢。
大型科技股發中國預託證券(CDR)回A,若每家發行佔股本5%至10%股份於內地上市,無論集資額多少,到底內地資金市場能否承受得住?
從金融角度看,第三方支付模式勢必影響傳統銀行的穩定性,以及帶來取代性的威脅。
任何行業及企業,只要沾上科技,猶如披上溢價保證。只要銀行續提升數碼銀行用戶佔比,成本比率續有下降空間,回報率續提升,增派息空間。
去年政壇變化的出人意表,當日講者的預測與展望,不少都應驗了。
在60年後的今日,互聯網的盛行加上處理大數據的配套日漸成熟,現在要監察消費者的方法亦愈來愈直接。
入股阿里與騰訊事小,能將民間大數據做到半官方化,既共享,甚至擁有,才是重點所在。
教育本身不是一切努力的目的,只是我們追求社會的穩定長久發展、回歸人本身的幸福,所必須的過程和手段。
行業壟斷的既得利益者會遊說政府向創科說「不」是自然的事,文章提到的例子目的在指出,這現像不是香港所獨有。
為了避免再淪為點心或成為被新一批蟹貨套牢捆綁的苦主,面對大中小股,了解行業、了解公司、了解管理層、了解趨勢,除此之外,其實沒有其他良方去避免中伏。
近期,多間外資大行、市場名家都異口同聲,呼籲扣緊安全帶,調整隨時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