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雖然每次發生的情形都不一樣,但受害人的政治含金量,絕對是決定誰來埋單的關鍵。
美國聯儲局最近研究指出,若減債與加息雙管齊下,未來幾年將縮表2.4萬億美元,相等於同期加息半厘。這類研究一直頗受投資者關注,對市場預期多少有影響,有其「出口術」的效果。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鳯翔博士認為,美國社會很難接受通脹再失控,經過加息和「縮表」雙管齊下,貨幣市場上的熱錢會逐漸消退,股市亦難再開「資金派對」。
聯儲局的職責,除了要控制通脹外,還包括要維持就業。對拜登政府來說,後者遠比前者重要。
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很少會在加息周期的初段就立即回落的。因為,在加息周期的初段,不但通脹尚無法受控,而且經濟增長的勢頭亦會不錯。這些消息的正面作用,足以抵銷加息的負面作用。
資產負債表是大是小,相比下好像沒有什麼標準,當年2萬億美元的大數目令人震撼,誰知道金融危機完結時已積累至4萬億美元,後來縮表未成,一場新冠肺炎疫症又將規模加倍至今。
實質經濟表現是涉及周期因素和基本因素,不會如股票價格的大幅波動。始終經濟觸及產業、勞動力、科技水平和政治等不同環節,一旦出現持續放緩或增速,是極難將這種趨勢即時改變的。
熱錢特色是機動性強、觸覺性高,豈會落後於形勢?
聯儲局觀望了三年,覺得經濟已復甦得不錯,有能力承受得起縮表的負面影響後,才付諸行動。
聯儲局加息多一次之後,隨時就此結束加息周期,而剩餘的一次,亦未必是今年。
近期,多間外資大行、市場名家都異口同聲,呼籲扣緊安全帶,調整隨時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