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近三成的小學生認為自己有中等程度或以上心理壓力,意味着每十個小學生中就有三位受到抑鬱、焦慮、壓力的困擾。同時,超過50%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精神問題達到中等至嚴重程度。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得不到解決,後果會延續到成年期,並限制成年後過上充實生活的機會。因此,UNICEF推動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三(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在全球範圍幫助兒童緩解精神壓力、提高強韌性。

鄭子云教授表示,報告揭示兩項調查結果之間存在密切關聯,ESG表現良好的企業可以在吸引投資者的同時塑造員工的綠色消費行為,由此創造企業和社會的雙贏局面。

國際學生在決定選擇哪所大學出國留學時會考慮很多因素。大學排名幾乎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是,大學排名是什麼?它們對學生意味着什麼?它們對於學生最終決策的重要性有多大?

兩位學者Vladimirova和Sustain基於對37份聯合國發表的全球報告的內容作出詳盡分析,研究了教育與其他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之間不同程度的聯繫。

可持續和綠色金融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金融產品領域,但很多人並不清楚兩者之間的分別。首先要先從ESG和可持續發展的定義下手。

各國必須認識到,行善符合自身利益:如果無法協調國家和國際利益之間的權衡,人類福祉的長期收益很容易受到損害。那麼,政府需要做些什麼具體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