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遊戲科學及其他中國內地的科技公司正在證明,只要你明確自己的目標並掌握專業知識,同時不懼困難,願意付出耐心和專注,就有實現成功的途徑。
生產力局作為中醫藥發展基金的執行機構,在推動中醫藥發展方面,我們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充分發揮香港獨特優勢,以創新科技賦能業界,加強政、產、學、研合作,成就新質生產力發展。
如何利用創新科技推動新產業,而又能與大灣區聯動發展,是一門大學問。香港製造業嚴重萎縮,不少人認為過去香港過分倚重金融和服務業,這樣的經濟體系並不健康。
香港正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創新科技及工業發展的關係素來密不可分。而要推進香港的新型工業化發展、增強香港製造的優勢,人才培養是關鍵要素,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科大2月22日(周四)舉辦傳媒新春團拜聚會,進一步介紹醫學院構思,以及在創新科技上的新項目和課程。
藉着新型工業化,傳統企業亦能乘創新洪流奮前邁進,生產力局在推動這方面的工作一向不遺餘力,例如為有逾60年鋼材供應經驗的和利集團引進數碼化技術,將專業焊工的焊接經驗轉化為圖像化程序等。
交通配套是支撐香港發展的大動脈,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聯繫國家、與世界接軌。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當局正積極優化香港對內、對外的交通配套,推動航運和物流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香港競爭力。
去年的《施政報告》宣布,當局設立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以加速「從一到N」的科研成果轉化。計劃收窄大學與業界之間在創科文化上的分歧。除了資源配對外,業界與大學在計劃中亦需要緊密協作,非常關鍵。
美時醫療這次新設立的生產基地,專門研發及製造高增值兒科及乳腺專用的MRI系統,是香港首個大型醫療儀器生產設施,亦是大灣區及東南亞最具規模的MRI 生產基地,實踐「香港研發、設計和製造」,打造香港品牌。
筆者建議政府不妨考慮開設「科技轉移顧問」職位,聘請多名專業顧問充當大學與企業的「紅娘」,提供適當的誘導、協調等服務,加快「產學研1+」實踐步伐。
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認為,特區政府除了要做好實體基建外,還要做好數碼基建(digital infrastructure),因為發展數碼經濟,數據高速接入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現在香港的碳排放量中,有兩成是來自運輸交通工具,如果交通工具採用零排放的燃料,對於政府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可起重大作用。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上周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推出本屆政府未來5至10年的創科發展規劃。包括多項政策成果量化的發展目標,推動特定產業,加強與內地部委的聯繫和溝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