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企業長期面對人手不足、土地少、成本高的痛點。近年在全球市場激烈競爭下,不少企業面臨利潤擠壓的挑戰。同時,因為技術要求提升、生產成本增加以及關稅等影響,企業要面對全球供應鏈轉移的新挑戰。
藉着新型工業化,傳統企業亦能乘創新洪流奮前邁進,生產力局在推動這方面的工作一向不遺餘力,例如為有逾60年鋼材供應經驗的和利集團引進數碼化技術,將專業焊工的焊接經驗轉化為圖像化程序等。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周五(10日)公布《香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研究》,探討本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需求、挑戰及機遇。生產局表示,AI行業的最大挑戰為算力及數據不足、難以招聘技術人才。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香港生物醫藥創新協會周三(11月23日)發表「香港生命健康產業發展研究」數據,結果顯示,近四成港企及大灣區企業有意在港投資,唯香港缺乏多元人才,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將科技成果商品化。
研究發現電子支付與數碼貨幣,以及網絡安全與數據私隱是香港最熱門的金融科技趨勢,而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能(AI)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改變金融服務業的關鍵技術。
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10月19日)發表上任首份《施政報告》,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生產力促進局等多個團體均表示,內容全面且具突破性,切合香港現正需要的多方面支援及發展策略。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11月8日公布《香港再工業化研究》報告,集中研究香港較具潛力的三大行業:食品科技、健康科技及綠色科技。本港是否已具備發展「再工業化」的條件,有潛力「再工業化」的企業能否掌握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