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論認為,有效管治可以給不是由選舉產生的政府賦予認受性。不過,要讓有效管治轉化為人民對政府的認受,必須具備若干條件。香港欠缺這些條件。
政府過去兩年一直按下政改這個課題不表,因為社會上尚未有足夠的氛圍去玉成其事。但有志爭取在香港普選行政長官的年輕人,有否仔細想過他們可以勇敢地創造新的平和氛圍容許社會作出理性的討論?
回歸以來歷次政改嘗試有成功也有失敗,其中的經驗證明,互諒互讓才可以促進政制向前發展,激烈抗爭只會令政改停滯不前。
像多數其他香港人一樣,我知道林鄭會避談政改這種令人不快的議題,一如她去年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時那樣。不過,除了政改外,有些議題她亦從未觸及,然而特區政府和北京領導人卻遲早都要面對這些問題。
拿今天的局面跟一年前比較,社會環境和氛圍變好了嗎?凝聚社會共識的困難減少了嗎?解決政治問題的機會提高了嗎?
「818講話」的「內核」,是糾正領導體制(權力體制)弊端,特別是權力過分集中、兼職和副職太多,黨政不分,個人崇拜,導致家長制、一言堂,缺乏集體領導和黨內民主。
林鄭月娥把23條和政改兩個問題擱在一旁,專注緊逼的房屋問題,這是港人最關心的事情。鑑於北京與反對派雙方的意識形態存在巨大分歧,兩者之間建立互信,實在是說易行難。
正因為近代變革沒有成功,濃縮了的歷史和變革動力最終在80年代爆發出來,造就了今天的中國。
林鄭明顯地迴避了兩個重要而棘手的政治問題:國家安全立法和重啟政改。長近5萬字的施政報告,只用了百餘字談《基本法》第23條立法。
我認為要有兩制的對立統一,才能有生命力、讓香港具有獨特的地方及對國家有獨特的貢獻。
我選了100篇在本欄發表過的論政文章,輯成《矛盾二集》,趁今年書展出版。
從政府的角度看,香港的矛盾可以是意識形態的,亦可以是社會經濟的。
可以說內地各級官員皆曾見識過林鄭月娥「好打得」的能力,亦了解其為人
「香港的政制爭拗,從前我並不理解,現在慢慢看到事情的發展,是制度的問題。」
這次政改以及佔中,特區政府是失去了整代年輕人,大約八成的年輕人,都出現信任及信心的問題。所以投資在年輕人的多方面發展相當重要——尤其是香港的教育……
香港需要loyalty opposition,意即與政府意見相反,但在建制下有合作空間的反對派。從這方面來看,泛民有可能兵分兩路:一派繼續對中央有意見、政治主導,另一派以改善民生經濟為焦點。我認為,只要雙方態度務實,行政、立法之間還是有空間處理一些議題的。
我與很多年輕人討論,不只是要考慮2017年的問題,對他們來說2047年是個更現實的問題,要考慮香港的未來,令一國兩制有較健康的發展,對2047年有好的前景。在這方面出發,我們是不能迴避政改問題。
承上文〈專訪田北俊:政府應檢討對建制派的期望〉,田議員跟我們重新詮釋上周四(18/6)33名建制派議員集體離場後的心路歷程,本文他會繼續談香港於後政改時代的前路。
上周四(18/6)政改表決當日,林健鋒、葉國謙等 33 名建制派議員於表決前集體離場,最後表決以 8 票贊成、28 票反對否決政改方案。社會輿論普遍對事件感到驚訝,各種評論和陰謀論紛現,對這歷史時刻的兒戲收場有不同的解釋。本社為此特地專訪當日留在立法會投票的自由黨議員田北俊,請他在立法會的角度詳述事件。
2017行政長官選舉辦法(簡稱「政改」)經歷了20多個月的諮詢,並經過一連兩日在立法會大會上討論,今日最終付諸表決。立法會內泛民主派全部27名議員,以及醫學界的梁家騮均投了反對票……
在前三篇專訪,林煥光以其從政幾十年的經驗,跟讀者分享了香港的現況和展望將來。本文林煥光轉而跟我們談中國,原來當年他對神州大陸的好奇,直叫他連AO的高薪厚職也可放棄。
泛民各黨派如果真以香港的長期福祉為念,就應該認真思考如何爭取中間理性溫和務實的市民,亮出政見,指出前路,顯示熱誠和決心,給香港市民一個願景。
在林煥光上兩篇專訪,他跟我們古往今來,分享了很多他的角度和看法。林煥光已經從政逾40年,經歷的風風浪浪,絕不限於《中英聯合聲明》、天安門事件、九七回歸。本文他跟我們分享了一些他這代人的感慨。
來到表決的前夕,各方馬不停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不斷會見泛民議員,立法會行管會討論有關立法會大樓保安的事宜,民陣、新界社團聯會等組織相繼動員集會,一切如箭在弦,社會張力湧現。香港的前路將何去何從?本社早前訪問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及泛民主派資深立法會議員馮檢基,與讀者分析香港局勢,這次請來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林煥光,剖析他對佔中、政改及香港前路的看法。
本社社長文灼非先生應團結香港基金網站邀請,擔任嘉賓主持,與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團結香港基金創辦人兼主席董建華先生進行深度訪問。訪問主題包括2017政改方案、團結香港基金智庫工作,以及細談他對香港情感的心路歷程……
馮檢基:「我作為一個政治人,要參考之餘,也是為了自己的理想,對香港有願景,有目標。當民意與理想或願境出現矛盾的時候,就要有一些考慮與選擇。」
李彭廣:立法會會否通過政改方案,跟民意調查所呈現的「民意」相關性其實不大。有些人認為立法會議員要跟從民意調查結果或民意去投票,但事實上有幾個其他問題要注意……
一年一度的長洲太平清醮昨日舉行,天氣放晴下,近20台飄色參與巡遊,吸引逾萬名遊客前往長洲一睹盛事。今年部分隊伍以政改為主題,有色芯(即參與飄色的小童)分別「扮演」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傳媒紛紛重點報道……
上文曾鈺成主席與我們談論了對佔中運動(又名雨傘運動)的評價。他指出,香港管治問題由來已久,佔中不是管治問題之因,而是管治問題之果。他所說的管治問題究竟是什麼?本文將有深入探討。
民主制度能有效運作的首要條件,是公眾有知情權。香港在保障公民知情權的工作,原地踏步了20年,落後於全球90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