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教導我們,強如拿破崙、希特拉,都未曾試過兩線作戰獲勝,更何況特朗普現在是多線作戰,處處火頭呢?特朗普實在應該在空軍一號,抽空好好研讀一下《孫子兵法》的〈九地篇〉。

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以「17條」掀兩岸認知戰,未來台海局勢會否升溫?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能否促進中、日、韓貿易關係?一起聽聽政治學者盧兆興教授的分析。

盧兆興教授接受本社專訪時表示,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旨在經濟利益上討價還價,中國軍演公布為力遏台獨,在中美領導人會面前,短期內未立即影響台海局勢升級,但顯然台灣將是雙方元首會面時重要的議題。

台灣大搞選舉,民眾出現兩種極端情緒,一是選舉疲勞,一是選舉狂熱。選舉變成政黨之間爭權奪利的方便工具。細看所謂「大罷免」的政治操作,就可以認識到它的荒謬之處。

在親美民進黨領導層看來,更加靠攏美國可以保護台灣免受中國任何軍事攻擊或侵犯,但在特朗普的交易外交政策下,台灣可能會為了美國的經濟利益而被犧牲。

台獨分裂勢力自從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上台以來,不斷配合美國在後面的慫恿,持續向大陸挑釁。賴清德以徹底賣台的方式乖乖交上保護費,但不管他怎樣賣力取悅美國,估計最終難以藉此保命。

特朗普下令即時停止對烏軍援助及提供情報,完全無視平民與歐洲盟友的安危,做法不但讓人髮指,更使人聯想到,當台灣再次被特朗普認定偷走了美國的芯片生意及就業機會時,他有可能叫停拜登年代美國國防部高達5.7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甚至敕令美軍艦隻不再穿越台海。

大陸對台灣當局的善意,台灣的民意代表不可以再假裝看不見;只有主動配合大陸,握手言歡,一笑泯恩仇,談和統細節,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

台灣現在深陷黨派間的政治鬥爭,但執政的民進黨似乎容忍國民黨扮演緩和兩岸關係的中間人角色,並探討台灣未來的任何建設性解決方案。

初看媒體大標題,以為瓊瑤因高齡而離世。看下去方知是自我了斷。原來,瓊瑤堅持要自己決定怎樣走完人生最後的一程,拒絕等到自己老到或病到難以自主時,繼續受苦。她贊成安樂死,但台灣未合法,如今私下選擇這條路。

美國大選結束,北京會否改變對台政策? 一起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分析,為什麼中國已「完全從夢中覺醒」。

未來4年,在中美夾縫中委曲求存的台灣,可能在寄特朗普籬下,而進入黑暗時代,隨時要有被他出賣的覺悟。

在北京與澳門的關係方面,澳門行政長官對中央負責的責任已經牢固確立和制度化,在澳門獲得中央重新定位下,有必要在中國的開放進程和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毫無疑問,台海兩岸的問題能否獲得和平解決是個挑戰,如何處理值得我們繼續密切關注,雖然中方認為國際社會的政治介入是不可接受的,但至少一些主要國際參與者能接受解決方案。

16日最重要的新聞,我會選:國家主席發表對美公開信說,希望與美做夥伴、朋友。雖然,預料美國即便明年1月換總統後,也不會改變最近10多年對華的苛辣。

中華民族的歷史一路走來,多麼不容易,無論多麼艱辛、多麼困難,我們還是走過來了,因為中華民族的特性就是有堅毅的生命韌性。

柯文哲也非善類,不會甘心羈押後被判刑,從此斷送政治前途。政治形勢的蝴蝶效應一旦到達臨界點,或會一發不可收拾。現時的關鍵節點,是藍白聯合抗爭,還是綠營壓勝,大破在野陣營。

香港在近現代史上是一個東西方人文薈萃的城市,是內地的窗口,也是兩岸和平交流的平台。反獨促統的工作需要傳承,需要凝聚更多青年人,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努力。

盧兆興教授認為,儘管兩岸政治存在分歧,但近來兩岸關係呈現出一種新趨勢、新模式,互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深入。如果正如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所強調的那樣,實用主義戰勝了意識形態鬥爭,那麼兩岸關係仍然

儘管兩岸政治存在分歧,但近來兩岸關係呈現出一種新趨勢、新模式,互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頻繁和深入。如果正如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所強調的那樣,實用主義戰勝了意識形態鬥爭,那麼兩岸關係仍然保持謹慎樂觀。

在海峽兩岸的經貿活動與及人員往來兩方面,香港民間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一個中國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積極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工作應長期堅持,不可小覷香港特區在這方面可以發揮的作用。

2024年7月24日,兩岸就2月14日一艘大陸船隻遭台灣海巡署船隻追趕,導致意外沉沒,兩名漁民不幸身故的撞船事件,達成務實和解的共識。盧兆興教授認為,這表明兩岸關係中務實主義佔主導地位。

美國為什麼成為世上最好戰的國家?澳門科技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雷鼎鳴博士剖析,美國遊說團體眾多,足以左右華府的政策,當中包括軍工綜合體。至於美國新政府怎樣利用台灣對付中國? 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特朗普認為,台灣問題是台灣人的問題,不能指望美國人出錢出力去解決別人的問題。因此,這軍事上的大棒子必須台灣人出錢來做,那台灣就必須增加國防開支,否則大棒子何來?

撞船事件的解決和達成共識,表明兩岸關係中務實主義佔主導地位。如果真是這樣,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絕對不會像傳統觀點所想像的,尤其是許多觀察家將注意力集中在軍事和意識形態的角度那樣悲觀。

特朗普如果一旦再次入主白宮,美國的兩岸政策可能有變,也會影響台積電的前景。台灣的對策有點兩難,一方面要滿足「防中」需要,維持外國訂單,另方面又要避免掏空本土的重要性。

今天,多數美國和兩岸的專家學者都同意大陸用所謂「灰色地帶」手段而非通過武力犯台來促成國家統一的可能性較高,而且也會相當有效,而代價也比軍事行動低得多。

李成教授表示,民主、共和兩黨目前都同樣認為,真正的威脅來自於中國,但民主黨和共和黨還是有區別的。

在此過程中,台灣民意是支持和平統一還是支持賴清德的戰爭路線,將會十分關鍵。以現時台灣新民意的趨勢,超過60%的民眾反對賴清德。今後要注意藍白會否合流,能否爭取到14席的缺口,推動罷免賴清德的投票。

有消息指五角大樓為台灣設立了一個秘密小組,以加速交付武器給台灣。時事評論員關品方認為,台灣錢已付清而欠貨不到,意義不大,而這是光天化日之下的單邊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