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公屋能真正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儘管財政負擔沉重,大家都應該接受。但問題在於,目前集中資源、不惜代價建公屋,其實是「落錯了藥」,不但解決不了今日的問題,更會製造出明天的問題。
面對種種挑戰,過去一年,特區政府上上下下都不遺餘力地去尋求短、中、長期的解決方案。筆者認為,在這些努力的背景下,政府仍可考慮很多策略性舉措。
有人批評政府,實際上仍在推行高地價政策,否則為什麼不按市場意願接受的價錢把赤柱豪宅地出售,任由其流標?
時事評論員霍毅強認為,現屆特區政府班子很有心、很努力嘗試解決手上的問題,然而針對兩個最關鍵的發展方向來看,兩位局長仍然未能夠找出最核心的痛點。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土地和房屋是人類一切活動的載體,是人類賴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質和心靈基礎。一個能提供足量土地的靈活策略性規劃框架,將有利於短期解民屋荒之困、中期發展經濟新引擎、長期利用適切人口與人才政策。
發展商有的是地,把長期閒置的新界地活化成私人居屋項目,最終將會是多贏之舉,新世界此次推出的方案極具參考價值。
新世界發展成立的非牟利房社企「新世界建好生活」 (New World Build for Good)」,12月6日發表創新的房屋計劃建議,倡議發展全港首個非牟利的私人資助房屋項目,協助年輕人上車置業。
政府在增加土地供應上一籌莫展,想法多多,但實際近乎零。為表誠意或為高樓價的民怨消消氣,高球場及部分私人佔地會所,似乎有需要被開刀祭旗。
改革房屋是解決貧富懸殊、解決政府財政投放傾斜的根本方法。而資助房屋計劃是解決房屋問題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