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情緒勞動可能對教師幸福感不利,但對教學效能提升有利,結果似乎與一般香港教師,甚至與東方國家的教師做法一致。
我們忽發奇想,讓小一學生扮演小老師,把課堂所學的知識教授給一至六年級的家長,進行一場較為特別的家長教育。透過學生與家長的互動,家長可以更了解子女在LBD課堂的學習內容和課堂特色。
為了贏在起跑線,許多家長忽略了家庭教育也可能導致孩子罹患某些精神或情緒病。研究指出,用較苛刻的方法教育小孩,反而可能會讓他們有較高機會患上精神或情緒疾病。
本港不少學校有宗教背境,宗教教育觸及學生的心靈,很多時也會涉及學生的情緒、感受等範疇。學校可以如何在宗教教育中加入情緒健康教育活動呢?
人的焦慮、恐懼這些負面情緒,很多時候是因為沒有me time而顯現。因為人一忙亂,就會被突發事情牽着鼻子走,最後變得方寸大亂。除了影響個人情緒外,更會影響夫妻關係。
跟孩子一起創作感受卡!當我們更認識自己的感受,也會更明白他人的感受,學會彼此尊重。
被抑壓、被忽視的情緒,未必會自動消失。它們會一直躲在潛意識的深處,在最不為意的時候湧出來偷襲。當下一次遇上困難時,以前未被處理的傷心情緒,會跟現今的挫折感融合在一起,變得難以承受的強大。
復活節假期正是在家親子閲讀的好時光!
我們千萬不要輕看一時的情緒反應對他人的影響,尤其大人情緒發放往往會帶動青年人的反應,無論是正面或負面。
佛是我們的良師、教主,留下很多法門,一定有適合我們,提升我們的情緒管理、素質和品格的。
當我們愈穩定,頭腦就會愈清晰,觀察力愈敏銳,也就能用更溫柔、舒服、平和的方法愛自己,還有愛身邊的人。
雖然好脾氣不一定能給你帶來高尚,但是,好脾氣一定是你最美好雍容的姿態。
抱怨生活,不如改善生活。
許多家長長期處於壓力下,尤其擔心不懂教導子女,怕他們「輸在起跑線」,學童亦經常受到情緒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