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到如今,大家關注「看不見林鄭月娥」會否成為事實?但在疫情消失之前,肯定不會實現。以後呢?走着瞧吧!
對抗疫情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特區政府聯同全港各界人民組成廣泛的抗疫統一戰線,將過去所謂行之有效、沒有先例、按程序辦、審批緩慢、互相制衡等做法全部拋諸腦後。
在疫情嚴峻時,個人防護要做足之餘,也要保持身體強健、促進免疫力。現在健康產品大行其道,但是我們對它們認知足夠嗎?當心進食錯誤,以至適得其反。
踏入壬寅虎年,香港乃至全球都波折重重,先有Omicron衝擊,再有俄羅斯烏克蘭開戰,不但人命傷亡,更令到經濟低迷的同時商價格大漲,令全球人民苦不堪言。到底這個難關什麼時候才過去呢?
特首林鄭月娥表示,當局物色了9幅土地興建社區隔離設施,正陸續落成;入住社區隔離設施的人士,平均5天就可以離開。她又表示,周三(3月9日)啟用緊急警示系統是合適的做法。
疫情緩和之後,香港真的是百廢待舉。如何重振經濟、恢復對外往來,都要從長計議。中國終歸要重回國際社會互聯互通,香港何嘗不然?適當地展開探討疫情緩和後「與病毒共存路線圖」是務實做法,不是彌天大罪。
本港今日新增25991宗經核酸檢測確診的個案,至於快速檢測呈陽性市民的登記平台,則再收到32766宗呈報,另外再多291名患者離世。港大醫學院模型預計,幾天後將出現疫情拐點,單日新增個案將逐漸下降。
政府將快速擴大醫院治療能力,首先會將伊利沙伯醫院改為新冠病人定點醫院,在4日內完成轉移非新冠病人;稍後會陸續將公立醫院一半病床,改為接收新冠病人,涉及約9000張病床。
繼上集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談到,本港是否已錯過全民檢測的黃金時機,今集繼續探討如實行全民強檢需要什麼條件,如何為未來做好充足準備。
特區政府沒有沿用港英政府的做法,是不重視地區事務的觀念,也有以為通過社交媒體更能夠溝通民意的想法。但疫情爆發,一是沒有想到民間力量的作用,即使想借助,民政事務聯繫地區組織關係也完全失靈。
本港今日新增28475宗經核酸檢測確診個案,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呈報平台截至午夜則接獲14715宗有效呈報個案。18至65歲的患者,如果輕症或無病徵,均適合送往隔離,當局會將名單轉交保安局配對隔離。
中國人十分重視孝道,都以能讓家中的老人安享晚年,作為做子女的榮耀。因此,特區政府在面對疫情排山倒海來襲的時候,必須積極應戰,不可消極躺平。
政府打算3月份內做3次全民檢測,然而遲遲未見行動,到底是否已錯過了最佳時機?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為大家分析政府抗疫策略。
從實際防疫成果來看,香港政府的表現一直優異,在並未實施極度嚴格的社交管制方式,疫症數量仍然保持低數量,有半年時間更能「清零」。然而為何在第5波疫情,卻喪師在一些「表面正確、細節爆鑊」的政策上?
本港新增25150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快速抗原測試平台周一(3月7日)傍晚6時起啟用,供快速檢測呈陽性的市民上網登記。醫管局短期内亦會推出隔離護理觀察平台,以及分流病患。
這次疫情的爆發和過去不同,而失控原因更惹人疑惑,甚至迫不得已要從陰謀論來看局勢的轉變。因為連環套製造的損害,都是源自一些「表面正確、細節爆鑊」的政策,令筆者立刻聯想到的是同樣曾經是好事變壞的通識教育。
在疫情中,我們要學會聆聽自己的身體,覺察身體有否發出壓力的訊息,當意識到壓力徵狀時,無論你正在做什麼,無論你有多關心現在的疫情(如正在接收大量有關疫情的訊息時)也要暫時放下。
做好我們力有所及的事情,是「人生的首要工作」。這句話現在(生活在疫情中)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有智慧,只是知易行難。
到政府準備好作全民檢測時,被檢測出來的確診人數,可能會有100多、200萬,無論現在怎樣去趕建方艙醫院與隔離營都一樣會不敷應用的,最後還不是大部分人仍得留在家中隔離。
本港新增37529宗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其中6宗是輸入個案,第5波疫情至今累計超過42萬宗確診。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教授認為,應等待確診數字回落時進行全民強檢及適當禁足為好。
本港新增52523宗新冠病毒確診,11宗屬輸入個案,第5波疫情至今累計超過39萬宗確診。歐家榮表示,疫情仍有繼續上升趨勢,暫時未見到頂或回落。另外,百佳超級市場和屈臣氏即日起對部分產品及藥物實施限購。
小市民有小市民的抗疫方法,與病毒共存並不是,防守才是積極的方法。
形勢發展到某一個階段,中國亦不能堅持清零永遠不變,最終仍得回到「與病毒共存」做法,這才符合生命體共生的大自然環境。
當局宜加聘人手,並為該等人手提供訓練讓他們辨識真正有需要的人士,並協助他們接駁到適當的「行動中心」,盡快解決急須解決的問題。
本港新增56827宗確診,再創疫情新高,當中只有2宗是輸入個案。
我相信特區政府在3月推出全民強制檢測時,本港疫情已經見頂,屆時只能找出隱藏個案以達至動態清零。
動態清零的策略只適宜在疫情初段推行,但香港的第5波疫情已蔓延至這麼嚴重,那就很難再靠追蹤緊密接觸者去攔截病毒的蔓延。香港現時唯一可以實行而且會有效的是全城禁足。
本地疫情反覆,限聚令時鬆時緊,經營者「今日唔知明日事」,根本無法正常營運。前景不明是營商大忌,現在疫情失控、確診個案急升,香港其實已陷入一場疫症危機,但政府似乎束手無策。
本港新增5萬5353宗確診,再創疫情以來新高。歐家榮表示,過去一段時間,基本上每隔2至3日,確診數字便會倍增一次,新增逾5萬宗病例屬「預料之內」,而且仍然呈上升趨勢。
推算在不封城、封城一個月和封城兩個月這3種情形下,香港經濟損失將分別為2021年GDP的2.58%、3.78%與7.38%。另外,本港人才也有因抗疫措施及訊息不穩定下流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