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緊要」作謂語的用法是古語習慣,不過普通話沒有傳承。
原來不但閩南話和粵語傳承了「年頭」的「年初」義,福州話亦然。
不同詩詞中記載一些現今常用的粵語用詞,而「看」、「老大」、「眼尾」這三個詞語又曾在哪個朝代的詩詞中記載?
粵語「入門」、「銀錢」和「減」,都是來自古語的,已有過千年歷史。
粵語有「竈頭」一詞,原來上海話和四川方言也有。這個看似是通用的方言詞,為什麼是古語詞?「冷飯」、「牀褥」這兩個詞語又是否有同樣情況?
粵語「落雨」即普通話的「下雨」,這是常識。「下雨」確是上古漢語,不過「落雨」的歷史也不短。與「落」有關的粵語語彙還有多少?它們源自何處?
香港愈來愈多人不斷在說話時,將原本的粵語普通話化了,包括字音、詞彙及語法等三方面。但其實,粵語詞雅於普通話語詞。
我們粵語跟上古及中古漢語一樣,「日」、「入」二字的讀音不同,何須像北方人那樣用動輒以「天」代「日」?「今日」、「一日」、「日日」才是真正的粵語──同時也是上古漢語!
互聯網上見到不少人將「皇朝八晏」寫成「黃朝百晏」,「黃朝」或者可以(想像為陽光黃燦燦的時候),但「百晏」則不大可能。
見於甲骨文的「今日」,歷史比「今天」長約3000年!現在筆者已經證明了「今日」雅於「今天」了,真希望已改口說「今天」的朋友可以回復其故我,重新說真正的「雅言」,好讓粵語與古語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