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總統尹錫悅頒布戒嚴又解嚴,如何淪為政治鬧劇? 將地區不穩因素歸咎中國,緊跟美國路線?一起聽聽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的分析。
據韓媒報道,南韓6大反對黨今日已提交彈劾尹錫悅的法案,該法案可能6或7日舉行投票,隨着事件持續發酵,極可能為尹的政治生涯劃上句號。
為了1月20日的總統就職典禮可以順利進行,美國政府不惜召來數以萬計全副武裝的軍隊,進駐全國可能出事的地區,還宣布某些地區進入戒嚴狀態,好讓軍隊行動時,不會被綁手綁腳。
20年前小布殊當選爭議,今年可能重演,且更火爆。特朗普刻意拖延選票郵寄、質疑舞弊,甚至有人建議戒嚴……
台灣戒嚴時代,到處都有「舉報匪諜,人人有責」的標語。對於警備總部的「約談」,許多台北市民聞風色變。「約談」會造成心理壓力,以及業界和朋友圈中的互相猜疑。這樣的環境若在香港出現,是否還叫一個自由貿易港?
大學成立的立法程序之嚴謹莊重,豈容鼠輩無知妄圖破壞法治!
公平而言,一眾外界的質疑個案中,警方未必一定全部有錯,唯質疑與解說的背後,卻很大程度上令形象欠佳的警隊,既是球員又是球證,試問這又怎可以服眾呢?
行政長官即將援引「緊急法」,繞開立法會制訂《禁蒙面法》。此舉限制市民自由,架空立法會部分立法權,強化警方公權力,雖對「止暴制亂」有短期效應,卻會導致個人極度集權即極權化。
國父說,軍人不可干政,但軍人必須懂政治,因為「軍人是政治的原動力」。因為國父深感推翻滿清王朝後,沒有掌握槍桿子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