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部分盲派八字,較為重視長生訣,據說靈驗非常。八字斷訣真的可以很簡單,而且非常好用,經常可以一針見血,講出具體判斷,完全不用理會旺衰、十神、格局、五行。
我自己選擇出家,因為可以用自己學到的、透過修行體驗到的,盡力去感染更多的人,能夠得到更充實、更有意義的生活。
其實,我們大部分的煩惱都源於想得太多,不是過去就是未來,應該要學會珍惜當下,常懷感恩。
假如可以養成在每次購物的當下,再三反問自己是「想要還是需要?」的習慣,以提升自我覺察能力而不被貪欲帶着走,就可以阻擋許多不必要的浪費了。
每個人只要誠實面對自己,回到清淨的初發心,就不一定要在印度,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都會有機會遇見自己內在的佛陀。
抱怨只會令事情變得更糟,於是勞累的阿姜布拉姆依然高興地接受了禪修任務,將心導向肉身以外的精神力量,並從而獲得美妙的禪修體驗。
清末民初的一代才子李叔同,39歲出家,成一代佛門大德──弘一大師,乃中國一大戰亂動盪勾心鬥角年代的一樹清涼。
記得家師最初鼓勵我們出來帶禪修時說過,告訴信眾的方法都一定是自己做過的,因為有了親身的體驗,才有資格去教別人。
假如生命只剩下六個月時會想出家,那為什麼不在時間還不急逼時就去實現呢?既然除了出家之外還想做別的事情,那又是什麼呢?
我會澄清一出家便會立刻變得清淨的這個錯誤想法,跟着給他們忠告,最好先找一個跟自己相應的道場或者師父,然後申請做常住義工,跟那裏的出家人一起生活作息。
當自己的心能與整個宇宙空間無礙無別,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今時今日的佛教,雖然可說相當興盛,但形象上原來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自己身為其中一分子,就更需要以身作則,盡量做一個好榜樣之餘,還要積極弘揚,加深大眾對佛法的了解。
有些人認為在禪堂裏的才是修行,其實是錯誤的觀念,所以參加禪七時覺得身心都很安定, 一但回到家裏便什麼功夫都用不上,那樣子的修行,對自己會有用嗎?
以前有許多次旅遊經驗,但這趟印度之旅,和之前任何一次旅行都不同,因為當時已準備出家,這個旅程可以說是師父出的一道試題,也是給我一個機會來測試出家的想法,是否出於一時興起的決定?
真正了不起的不一定是所謂「名成利就」的人,更可能是市井中人,或許是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許是朝着目標奮進的年輕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但卻可能是高尚,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湛遠法師在校園內外,十分受學生歡迎。當學生遇上煩惱和逆境,例如有學業壓力、與家人吵架、與另一半分手等,都會找法師傾訴,尋求意見。
學佛當然是想解脫人間之苦,斷離煩惱。我們要想着目標,自然地隨着佛陀的教法過活,就不會把念頭糾纏在禪坐會不會腰痠背痛,未守戒律就怕破戒。
Negativity is like shit. And shit is fertili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