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國歷史

俞雅凡踏上祖國山河 實踐少年中國夢
作者:廖書蘭2023-06-15
有人說,一個女孩子不宜單身到內地旅行,應該結伴同行,但她執意單獨旅行。她認為,一個人的旅行,給自己獨處的時間,豐富自己的內在。更重要的是,想感受生命,感受在營營役役的生活規律以外的生命。
治癒歷史的創傷──從今日中國的視覺看清末
作者:編輯精選2023-05-20
與其為清末的屈辱而悲哀,倒不如為今天和當年的對比而自豪,這就是「復興史觀」的精神所在。
楊天石教授:史家力求說真話 「竭澤而漁」找資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5-17
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王奇生教授認為,楊天石教授在非常時期都沒有中斷學術研究,十分難能可貴。他以「中國知識分子最後一代通才」來評價楊天石橫跨文史哲的寬廣學術視野。
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 於香港故宮舉行「古韻今soeng」大型匯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4
「明日棟樑: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今年進入第三階段,特於4月20日至4月22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古韻今soeng」之大型分享及公眾推廣匯展,分享同學的學習成果及心得。
劉智鵬教授:傳統價值觀反映古人智慧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4-20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4月14日(周五)邀請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暨歷史系教授、立法會議員劉智鵬教授,分享在當在地緣政治的語境中,如何閱讀中國歷史。
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文明 冀在21世紀修成正果──回首60載中國研究路
作者:金耀基2023-04-14
我意識到,「中國現代文明秩序」還遠未建構完成,在建構的過程中,還不免會遭遇到困難與挫折,但它是無數代中國志士仁人的歷史共業,已形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思想力量。
中國的出路只有現代化一途──回首60載中國研究路
作者:金耀基2023-04-14
中國170年的現代化歷史中,每個時代志士仁人心中鼓動着的無不是強烈的「救亡圖強」的意念。在這裏,我必須指出,「救亡圖強」之外,中國現代化還有一個更積極性的目標,那就是「建構一個中國的現代文明」。
從馬英九談到梁啟超的9名子女都是精英
作者:關品方2023-04-08
不讀史,無以言。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從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蹟的學習和認識開始。筆者認為,香港教育界的改革,一定要從中國近代歷史成為大學入學試(HKDSE)必修必考的科目開始。
馬英九祭祖與青年交流
作者:廖書蘭2023-04-06
馬英九祭祖之行,讓很多外省人的後代,在台灣從電視畫面看到,感動得淚流滿面,誰人沒有父母?誰人沒有根源?任誰都會有一日回老家祭祖的心願。
立法會通過 中史列高中必修科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17
據教聯會消息,選委界議員劉智鵬2月15日(周三)在立法會會議上,提出「中國歷史列為高中必修科目」不擬具立法效力的議員議案,經管浩鳴議員提出修正案「將中國歷史列為整個中學階段的必須學習經歷」後通過。
何為中國?──人民之問與世界之問
作者:馮可強2023-02-01
正如一些學者指出,中國從來就沒有自外於世界,今天的中國是處於一個古今中西的交匯所在。二十大報告說: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具體要問什麼?
理大成立中史文研中心 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作者:編輯精選2023-01-21
香港理工大學周二(1月17日)舉行中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典禮,校董會主席林大輝指出,希望中心能協助特區政府弘揚中華文化,幫助年輕一代掃除思想障礙,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香港傳奇的未來
作者:古多迪2023-01-10
伏羲的智慧,可以理解為為中華民族往後數千年的發展,劃出了一個發展框架。不少人視《易經》為群經之首,諸子百家之始,不是沒有原因的。這對於香港又有什麼啟示?
2位青年史學家誕生 丁新豹教授:獲選同學非常優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09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2022」暨「全港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周六(1月7日)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辦頒獎典禮,本屆共有兩名青年史學家獲獎。
蔡若蓮引習近平稱歷史是最好老師 寄語學生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08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寄語學生要透過國家的歷史文化追尋人生智慧,更要「認真鑽研中國故事、說好中國故事。」
何漢權校長x鄭家寶校長:學生如何從歷代人物認識國史?為什麼中國從不侵略外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2-28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已舉辦多年中國歷史人物選舉,今年又有什麼入選人物?他們反映了中國外交的什麼特色?一起聽聽何漢權校長與鄭家寶校長對談。
學生愛歷史堂講傳奇
作者:楊興安2022-12-03
歷史科和其他學科和其他學科有顯著的分別,歷史是以往人類生活的痕跡,可愛之處是前車可鑑,可以前事後師,對處事及待人接物的啟導,為其他學科所無。
陳志武: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嚴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11-14
「隨着病毒對人類危害程度的降低,各國政府都不應再以防疫為由限制個人自由與權利,過度嚴厲的措施應該結束了,盡早復常對向來以國際大都會及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為定位的香港來說尤為重要。」
香港人如何在上海活得更滋潤?
作者:梁觀誠2022-09-23
當下,不管在GDP總量、港口吞吐量,各個指標都已經超越香港。因此,香港年輕人就要擺正心態,認清形勢,去上海發展,甚至去大灣區發展,我們已經沒有相對優勢,反而,我們有相對劣勢。
教大帶領創新科技教學 積極推動愉快學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9-14
香港教育大學(教大)近年在校長張仁良教授帶領下,配合科技發展趨勢,促進教育創新,為大學、高中及小學生設計人工智能教育課程。教大又推出「看動畫‧學歷史」系列,善用新媒體,推動愉快學習。
香港青年企業家禤駿遠說好中國故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8-23
禤駿遠自幼負笈海外,但對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戀戀不捨,並醉心研究書法。他撰寫的兩本書籍在今年書展推出,備受陸港兩地重視。
甲午戰爭對學生的意義
作者:劉鴻輝2022-08-17
在不同學習階段,按程度教授甲午戰爭,能使學生由淺入深,牢牢領會戰敗的慘痛教訓,從而鑑古知今。
禤駿遠新書說好中國故事 英文作品讓世界明白中國
作者:林沛理2022-08-16
在今日香港,出書不容易,出一本香港作者寫的分析中國文化的英文書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不得不佩服香港商務印書館的膽識,以及對說好中國故事的承擔。
李焯芬:往事越千年 敦煌是文明十字路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16
李焯芬教授指出,從歷史的角度看,敦煌是「文明的十字路口」,西方的文化藝術,皆通過敦煌傳入中國。敦煌亦是突厥和眾多中亞遊牧民族往來之處,而希臘、羅馬文化亦是通過敦煌傳入中國。
為孩子播下國學的種子
作者:鄭家寶2022-06-09
近日參與了全港幼稚園中英文朗誦比賽,孩子們穿上華服以兩文三語、聲情並茂地演譯一首又一首的作品,國學的種子悄悄地在新一代的心田植根,令我倍感欣慰。
進入沙崩世紀的國家會怎樣?
作者:張建雄2022-05-19
美國人沒看過歷史興衰,以為只會向上,但世人被忽悠了30年,至21世紀才覺悟。美國精英還是不思改善,而是無所不用其極地維持霸權,豈能不在往後的幾十年沙崩呢?
兩基金推出教學資源 應對學校提早放暑假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3-05
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主導項目及團結香港基金中國文化研究院分別推出網上興趣班及教學資源,令學生可以善用時間,停課不停學。
中國文化受尊敬之處
作者:何漢權2022-01-25
中國文化組合的關鍵字,是中國人乃至全世界華人重要的心理建設,奮鬥向前的力量,也是中國文化處處受人尊敬所繫。
2022年 千家萬戶
作者:何漢權2022-01-04
在學校教育體系內,要擺脫形式主義,於國史、國學(中華文化)、國情、國安及國語(普通話),要一步一腳印,因材設教。
3名中學生獲頒青年史學家獎 傳承國史研究精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2-20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及「全港中學中國歷史研習獎勵」計劃周六(12月18日)假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舉辦頒獎禮,嘉許一眾求真、求實地研習國史的年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