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詩蓓確能做到運動員的最高境界,即享受過程、感謝對手和勝不驕、敗不餒的體育精神。其實無論獲獎或今屆未能獲奬的運動員,都很值得同學們學習!
從人性的角度看奧運,既可提升體育觀賞水平,也可提升個人的德行水平。
整整100年前的巴黎奧運,中國未能派出代表,卻迎來第一位中國出生的奧運冠軍,他正是奧斯卡電影《烈火戰車》(Chariots of Fire)主角原型,蘇格蘭人李愛銳,Eric Liddell。
奧運會的精神是「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並不包括「打倒敵國」,但傳媒也好,觀眾也好,焦點都放在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上,而大家亦安之如飴。
學校的競爭文化,影響着成員的價值觀,包括學生、教師,甚至家長。關鍵並不在於他們是否參加競爭,而是競爭在他們腦中是怎麼一回事。他們的經歷中,競爭是大家一起前進的基礎?還是我贏你輸的遊戲?
真正的由治及興,「兩制」的順暢呼吸,誰都知道不容易,關鍵是怎樣體現和實現逆境精神。
Netflix推出的《大滿之路》(Break Point),讓我們有機會看到一眾球手,在球場以外的人生取向是怎樣的。球場外,球手也是要生活,他們愛怎樣過日子,我們都想知多啲。
香港是一個十分開放的國際商業城市,但是在體育運動方面的發展就依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政府及企業可以投放更多資源去經營體育事業。
團結香港基金與香港地方志中心以兩個月時間籌備推出《志氣凌雲──香港運動員奮鬥百年路》,希望推動廣大市民關注香港體育運動,以體育精神持續奮勇前行。
業餘精神雖然可貴,卻在現實世界難以推行。結果,所謂業餘運動員,大都是虛有其表,花在做運動的時間多,花在「正職」的時間少。
瑞物皆起和氣而生,中華文明振興肇始,教育核心貴為真誠,滿園桃李光曜旦升。張寰和校長──背影遠去墨跡未乾,濕潤晶瑩尚存閃光。
把體育精神應用起來,德勤主席蔡永忠認為既然冠軍只有一名,就要懂得如何做一個豁達大度的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