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中華文化

伍絜宜慈善基金董事伍尚匡先生:將中國語文推向世界 籲學生用心鑽研終身學習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6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邁入第四屆,希望利用生動活潑的比賽方式,引發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與關注,同時藉以提升全港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個人情操。
鵬程慈善基金主席鍾志平博士:啟迪學生熱愛中華文化 潤澤社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3
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的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邁入第四屆,希望利用生動活潑的比賽方式,引發社會各界對中華文化、歷史的興趣與關注,同時藉以提升全港學生語文水平、培養個人情操。
激發求知興趣 陶冶學生性情 傳承中華文化──專訪腹有詩書首席顧問何文匯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3
何文匯教授認為「一個人的文化根柢深厚,文化枝葉就會茂盛,果實就會健碩。學生如能從小浸淫在我國深厚的文化中,將來為人處事,會有很強大的文化自信做後盾。」他相信通過比賽,學生們會開闊視野,學有所成。
第三屆腹有詩書亞軍 英華小學:脫離「比賽」層次 由品讀經典昇華至歷練人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21
第三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英華小學勇奪亞軍。同學們不約而同地說,比賽只是一個引子,雖然現在須止步於此,但不會把這個比賽視作最終的終點,反而是鑽研中國文化的起點。
第三屆腹有詩書殿軍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學校快樂學習古詩詞,平常心面對賽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2-19
第三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勇奪殿軍。面對強校,隊員之間一直彼此鼓勵,以積極心態繼續迎戰。
中國生肖紀年文化
作者:何漢權2024-02-02
卯兔去,辰龍來。前不久,美國郵政總局也將中國生肖年重視起來,推出龍年生肖郵票,卻惹起歐美華人社會的廣泛爭議。
2023,2024……
作者:何漢權2023-12-29
在2023年世界亂局中,思考中國,這是一個相當重視歷史文化傳承的國家,5000年來的文字記錄與考古證據,充分顯示中華歷史與文化的延續性、包容性、多元性、獨特性,早已成為世界文明重要的一脈。
弘揚中華文化由詩入手
作者:文振球2023-12-28
中華文化上下5000年,內容浩如煙海,應如何入手?筆者認為可由唐詩入手。
如何從遊戲中學習保育理念?
作者:卓王詠詩2023-12-25
價值觀教育是抽象的,我們透過桌遊及互動遊戲將抽象的概念以生動的形式教導學生,配合教育局的價值觀教育主題,包括: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守法等。
《施政報告》文化、藝術和創意業舉措三大方向,哪一個你最關注?
作者:李偉民2023-12-23
回歸後,當不再是殖民地政府管治,人們的文化意識一天比一天強,而李家超願意通過施政,牽頭示範,作出扭轉軚盤的行政措施。我深信3條思想路向,對香港人,特別是未來一代,將會帶來新的希望!
伏羲智慧和精神──香港未來出路另一明燈
作者:古多迪2023-12-19
變通、融和、創造,可能亦是伏羲對龍的傳人的寄望和香港未來的關鍵。
揮毫自在
作者:譚寶碩2023-11-19
白紙黑字,書法是有生命的。所以古人說,敬惜字紙。筆墨自在,歲月悠悠。願能揮毫無礙,行雲流水。願中華瑰寶,歷劫不磨,書香永繼。願中華文化,源源不絕,代代相傳。
中華火鍋文化漫談
作者:編輯精選2023-11-12
我素來喜吃火鍋,對火鍋可謂情有獨鍾。火鍋不拒葷腥,不辨寒素,兼容並包,來者不拒,這是中華文化包容大度,和而不同的精神。
中學應開設快樂學會
作者:梁振威2023-10-31
快樂,是哲學的重要課題,強調思辨。在中學開設快樂學會,有助發展同學的自主思維能力。
特首:《基本法》第23條 2024年內完成立法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10-25
行政長官李家超強調,政府全力維護國家安全,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當局正全力研究有效立法方案,落實特區政府應實踐的憲制責任,2024年內完成立法。
金筆獎比賽完滿舉行 逾3萬同學參賽 發揚中國書法文化
作者:編輯精選2023-09-07
金筆獎2023年全港中小學中文硬筆書法比賽(忠義篇)8月31日於香港中華文化書畫藝術中心舉行頒獎典禮,鼓勵同學一同享受學習華夏傳統文化的樂趣。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 大灣區巡演好評載譽
作者:編輯精選2023-08-25
香港天籟敦煌樂團於大灣區內舉行音樂巡演,是次音樂會的所有曲目均屬香港本地原創,以敦煌洞窟的壁畫和塑像、故宮的文物和建築,和其他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或故事為靈感創作而成。
《羅剎海市》啟迪眾生 直擊美國雙標嘴臉
作者:關品方2023-08-11
《羅剎海市》帶出了人類根本的問題,這時代之問就像一面照妖鏡。例如在國際政治的層面上,就足以尖銳地指出美國雙重標準的虛偽和混淆是非的偽善。
這8年,默默耕耘初心不改
作者:郭一鳴2023-07-14
所有參與饒學院工作的人「共同的革命目標」,就是一心一意傳承饒學、弘揚國學,大家默默耕耘,不知不覺已經走過8年。
校長論壇:儒家文化如何實踐於生命教育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7-12
中華教育文化交流基金會7月4日主辦「校長論壇」活動,以「當校長遇上孔孟:儒家之道與學校抉擇」為題,多位校長和教育界人士出席,共同就孔孟思想對現代教育的啟示進行探討,分享自身對孔孟思想的體會。
老師在孩子畢業紀念冊上寫的一句贈言
作者:梁振威2023-07-05
要孩子承傳中華文化,具有國民意識,要植根文學,更需要超越文學,特別是現當代文學。新詩,該是一個切入點。
武林傳說
作者:譚寶碩2023-06-04
學藝是迎接挫折之旅,沒有完美的技藝,但有進取的勇氣。學藝的意義,是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更看到廣濶的天地。
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 於香港故宮舉行「古韻今soeng」大型匯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3-04-24
「明日棟樑:青少年國史教育計劃」今年進入第三階段,特於4月20日至4月22日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古韻今soeng」之大型分享及公眾推廣匯展,分享同學的學習成果及心得。
《詩經》中的年味
作者:招祥麒2023-03-25
《詩經》作為上古社會的百科全書,其中《國風.豳風.七月》一詩反映西周早期農村一年四季農民的勞動和生活,又記載了當時一些節令風俗。我們且透過此詩,看看古人怎樣過年?
亦文亦武亦商趙式慶
作者:廖書蘭2023-03-16
趙式慶在9年前成立「香港文化節」,並與由他一手創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地脈協會舉辦多項文化和藝術活動,可稱得上中國傳統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都齊聚。
何謂「兩會」?兩會怎樣互動?為什麼被反中媒體攻擊?
作者:關品方2023-03-10
一年一度的兩會,不是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利用來爭取選票的場合,而是和全國人民溝通的制度化的機會,做到集思廣益,兼容並包,求同存異,謙遜尊重,與時並進,真正發揮一個成熟的民主代議政治體制應有的作用。
文化是香港的隱藏資產
作者:古多迪2023-03-01
香港的誕生是一個歷史的偶然,理論上難以形成獨特文化。不知是命運的安排還是巧合,自60、70年代起,香港竟然孕育出獨特的本土文化,尤其是在影視音樂產業,一度席捲全球華人社會。當中,更蘊含了中西合璧之道。
佛化教育的成功
作者:劉鴻輝2023-02-28
佛教在校園一洗「老套」形象,學生自願參加公益活動的人數大增。宗教場所內,也多了年輕面孔參與義務工作。可知,願意接觸佛法的年輕人正與日俱增,佛教界出現一片新氣象,佛化育人指日可期。
武林秘笈
作者:譚寶碩2023-02-25
凡事都有兩面。懂得退,才能真正懂得進。懂得收,才能真正懂得放。懂得輕,才能真正懂得重。中華文化是圓融的文化,能將對立的兩面巧妙地融匯貫通。
道可道,非常道;答可答,非常答──香港傳奇的未來
作者:古多迪2023-02-07
社會要得以長遠發展,有一群有智慧識見的人,能以公義的角度表達意見、紀錄事件,以及人人都知道有着這股力量的存在,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