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9:15:1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未來科學大獎

「被邊緣化」提升科學家的逆境智商──細胞焦亡研究行者邵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2-20
關於成長,我最想說的是:「要想做出大的成就,你一定要習慣被傳統邊緣化」,做科學是很艱難的一個過程,我們面臨的90%甚至95%都是失敗,這就跟被邊緣化一樣,需要很強大的心態。如果你在那麼困難的科學問題面前都跨過去了,你做其他的事情的時候肯定也能成功!
半導體業一代宗師論科學──懷念施敏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5-01-07
我想告訴年輕人,過去100多年來,世界上重要的發明或重要的發現大都在20幾歲到40幾歲這個年齡層裏。
半導體的時代英雄──專訪林本堅博士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2-03
前台灣新竹交通大學校長張懋中這樣形容林本堅:「他一個人站在一艘航母面前叫停。」02年當ASML和台積電還在力爭上游、全球半導體產業卡止步於65納米,是他改變了晶片工藝,才有今天7納米到3納米之爭。
怎樣的家庭及學校氛圍 可以培養出優秀的未來科學家?──盧煜明教授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07
關於未來,「我要對所有的年輕讀者呼籲,要想成為一名科學家,現在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候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無創產前檢測之父盧煜明教授如是說。
科技論壇聚焦AI探索與創新 科大郭毅可:大學未來布局全渠道+AI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31
2024未來科學大獎周首日活動科技論壇,10月30日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以「趨勢見未來──AI前沿探索與實踐創新」為主題,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說:「AI將會是科大未來布局,融合到所有學科。」
優秀科學家須勇於提出質疑、向未知的終點孜孜不倦努力──盧煜明教授專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30
「作為科學家,你必須時刻保持謹慎,勇於提出質疑。即使不能立刻得到答案,我們每一天都在孜孜不倦地努力着,每 一點努力都讓我們更接近終點。」候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未來科學大獎首屆得主盧煜明教授如是說。
未來科學大獎8.16揭曉 啟迪年輕人投身創科 助港當好超級聯繫人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5
2024未來科學大獎結果將於8月16日在北京、香港兩地同步揭曉。捐贈人王強說,「科學精神是一種啟蒙,一種傳承。」大獎負責人、港大任詠華教授希望建立科研氛圍,感染更多新世代投身創科及基礎研究。
8位內地科學家獲2023未來科學大獎 10月香港故宮舉行頒獎禮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8-17
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公布2023年獲獎名單。今屆共有8位內地科學家獲殊榮,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代表特區政府祝賀。
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名單 港大莫毅明教授獲數學獎
作者:編輯精選2022-11-28
2022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得獎名單,由李文輝教授、莫毅明教授和楊學明教授分別獲得生命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和物質科學年度大獎。各人獲取獎金100萬美元。
「中國諾獎」公布 袁國勇、裴偉士獲生命科學獎 港大及醫學院高度評價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9-13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港大公共衛生學院講座教授裴偉士(Professor Malik Peiris)因冠狀病毒(SARS-COV-1)相關研究獲頒「生命科學獎」。
專訪沈祖堯:創新科技不是「今天說,明天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9-24
最大的工業是房地產,令香港的人才對創新科技不大感興趣,大學能保持現有國際的大學排名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