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家長

家長也上學
作者:鄭家寶2023-11-29
家長要先懂得愛自己,照顧好自己,才能在孩子的成長中有積極和正面的付出,作為孩子一生的好榜樣。
「他只是個孩子」
作者:徐區懿華2023-07-11
不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任何違法行為都應該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孩子的行為和發展需要得到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和引導,保護和關愛孩子的同時,也需要對其進行約束和教育,幫助其健康成長。
入學面試眾生相
作者:翁港成2023-05-30
如果家長過分緊張和焦慮,子女的心緒也會受到影響,故此家長自己首先要保持冷靜,才能讓子女感受真正的支持和鼓勵。
我們對孩子真的夠好嗎?
作者:陳章華2022-10-13
我們的社會必須不斷問清楚自己,究竟有否善待兒童?不要只是被動的希望監察、避免虐兒事故,反而應正面地思考如何提供更好的環境給他們。
現代社會的孝道──從福建小學推行「孝道」課程一事說起
作者:施林海2022-09-17
有關孝道的論題,涉及兩個層面,一是現代社會是否需要推行孝道,二是應該如何執行,前者是價值原則,後者是具體細節。分清兩者之内容,辨清兩者之主次,有助我們對於該事件之深入了解。
事半功倍、收效極大的古文背誦
作者:施林海2022-09-03
背誦是學習古文的不二法門,也是內化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過程。如此方法,對於小學生的裨益最大,效用最佳。小學生記憶力強,乘早多背誦優美的詩詞歌賦及經典篇章,對於學習古文,肯定可以打下堅實基礎。
牛津大學經驗之我見:家長對職專教育觀感需要長時間塑造出來
作者:王偉倫2022-06-10
香港的年輕人是很聰明,亦願意為自己追夢而努力的。筆者相信經過政府及社會各界的不斷努力,以及善用國家經濟帶來的黃金機遇,香港的職專教育故事必能走出自己的路來,不比任何地區或國家遜色!
站在校門前
作者:陳章華2022-05-26
怎樣帶給孩子、家長開始一個美好的一天,原來可以從自己站在門外開始。當等待孩子進入校園時,我又是什麼樣的站姿?
減少不必要的恐懼
作者:彭智華2022-05-13
請從他們年幼時開始,讓他們有機會循序漸進地克服一些心理上的恐懼,擴闊他們的心靈空間;更需要引導他們解決不整潔或不衛生的問題,自小學習解決困難的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恐懼。
林少峯博士x林冠傑中醫師:疫情下家長壓力嚴重超標 三招紓緩父母與子女情緒 飲用花茶要注意什麼?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5-12
疫情令家庭關係緊張,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與英國心理學會註冊特許心理學家林少峯博士今集教各位家長如何減壓,另外,飲用花茶方面有什麼需要注意?
最關鍵還是人
作者:程介明2022-03-25
現在蓬勃起來的情意教育,大致都是在疫情以前就已經逐漸開展。不過值得探討的是,為什麼不是因為疫情而停頓,反而都有着明顯的發展?這背後或許是老師心中一直惦記學生,關心程度可分5個層次。
辦學團體在未來幼稚園教育中應有怎樣的角色?
作者:黎淑儀2022-02-24
展望將來教育乃至社會狀況的轉變,以及還在持續的疫情,辦學團體在幼稚園教育中將要承擔與過往很不同的角色和作用。只有在辦學團體與不同持份者同心協力,才能尋索更多優化學校管理和教學實踐的良方。
克服家庭教育的難題
作者:彭智華2021-12-30
只要父母給予孩子良好的教導,就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從出生開始,家庭教育隨時隨地都存在,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的影響深遠。
與孩子一起跨越「潛在發展空間」(ZPD)
作者:丁惠芳2021-10-28
這些「距離任務」是指由家長以好奇的態度向孩子發出提問並鼓勵孩子回答,孩子們可能很容易就回答到,但當他們表示有困難時, 家長可以調教一下提問的字眼、具體的程度、甚至提問的語氣。
浪子回頭
作者:黃珍妮2021-10-23
自以為在道德高地的人,往往最愛躲在道德高地的背後對別人指指點點,批判多於包容。
香港幼稚園的學與教評估:回顧與現狀
作者:黎淑儀2021-09-30
回看從初任教到現今學與教評估的發展,可以看到不論是在觀念還是在具體的評估方法上,都經歷了重大的轉變。
開學大挑戰
作者:彭智華2021-09-03
今年的開學更有新的考驗,疫情已維持了超過一年半,還有人事變動的問題。縱使是返回原校的學生,也有機會產生不適應的問題。
若子女想做精英運動員,家長可以有怎樣的考慮?
作者:施永青2021-08-11
有人說,應仿效張家朗的父母,全力支持自己的孩子去發展自己喜歡的運動。究竟做家長的,遇到年輕人有這樣想法的時候,該作怎樣的表示呢?
「在家學習」的啟示
作者:程介明2021-01-29
疫情之下,我們的孩子變成了part-time學生,只有部分時間在學校;大部分時間在家。即使在網上上課,要做學校安排的作業,也往往需要家長從旁輔助。
疫情新常態:你好煩!
作者:徐區懿華2021-01-21
本來「被埋怨好煩」,乃是家有青少年期子女的家庭常態,加上疫情下,部分雙職父母改為在家工作抗疫,雙方「被埋怨好煩」的頻率,只會有增無減。
先照顧好自己,再照顧同行小孩
作者:丁惠芳2021-01-21
在親子關係上,父母希望孩子改變,就要以身作則,先改變自己才可以期望孩子改變!其實這是老掉牙的教訓:身教比言教更為重要。
如何在幼兒階段,推行創意教育
作者:温志倫2021-01-20
創意教育與生活息息相關,亦源於生活。幼兒在生活中刺激與表達能力,更提供機會及空間進行思考和實踐。
教育新生態
作者:程介明2020-12-21
筆者認為,學校還會存在,而且擔任關鍵的角色,但是勢必會脫離包攬學生學習的角色,因為不是任何意志或者政策可以左右其發展的。於是必然會出現教育的新生態。
在子女機不離手之前……
作者:翁美茵2020-11-25
在機不離手之先,我們應該積極建立兒童時期孩子的成功感。成功感很可能是學業、活動、與人相處的社交關係,甚至是與父母的溝通。
當福祿貝爾遇上新冠肺炎:後疫情的幼兒家校合作
作者:張展鈴2020-11-19
幼兒均衡發展和健康快樂成長一直是家長及學校的目標,而家庭更是教育孩子的基礎。良好的家校合作關係一向是孩子快樂成長的鑰匙。疫情後的這個目標只有強化而沒有改變。
教育現場觀察:幼稚園教育的變化與前瞻
作者:黎淑儀2020-11-05
幼稚園教育近年面對不同的轉變和挑戰。本文正基於以上種種發展,與各位讀者分享對未來幼稚園教育的一些看法,一起前瞻和思考未來幼稚園教育的路向。
引導子女駕馭資訊科技的要訣
作者:彭智華2020-10-21
現在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大學都實施網上學習,透過網上發放不同科目的材料,讓學童能夠接收到老師的筆記、習作,甚至視頻教學,期望學童可以維持學習的機會,究竟網上學習有沒有副作用呢?
從人力資源培訓看選校布局:精心籌劃 VS 隨遇而安?
作者:王偉倫2020-10-17
教育是否可籌劃?筆者綜合多年從事多國政府顧問專家、官員培訓及校長培訓,想與眾多讀者分享愚見,望得拋磚引玉之效。
「學時」與「課時」
作者:陳章華2020-10-05
當人們看到增加學時減少課時的時候,不免會擔心是否會將學習轉嫁到家長或學生身上呢?也有學界意見指困難在於微管理,即如何界定學生在運用非時間表上的時間學習呢?
香港老師何去何從?
作者:張海暘2020-09-29
教育雖不能完全脫離政治考量,但在能力範圍內,我們還是應該力保孩子有基本的空間,去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