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的僱主在過去6個月中遇到招聘困難,但不少具備工作能力、接受過培訓的殘疾人士仍難以獲得就業機會,這種「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作」的現象,反映了我們在多元和共融就業的實踐上,仍有進步的空間。
一直以來,志健最關注的,是幫助殘疾人士融入社會。「如果社會不能善用這些多元人才,實屬浪費。」「當社會上愈來愈多人有信心和殘疾人士一起工作,『共融』便水到渠成。」
即使主政者的原意是如何慈悲為懷,如果他沒有把人類只為自身利益出發的角度考慮在內,政策很多時都會有一定的反效果。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在關愛中成長、享受學習,擁有知識、技能和正面的價值觀,成為未來社會不可或缺的人才,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當提到「殘疾人士就業」這個議題時,大家往往便會聯想起政府及社福機構所提供的支援服務;而近年流行的「就業融合社會企業」,也被視為協助殘疾人士就業的良方。不過,主流企業亦具有舉足輕重角色,不容忽視。
苦難有時是化裝的祝福,從蕭凱恩身上可以體現這句話的真諦。蕭凱恩出生三個月時因患眼癌而切除眼球,失去視力,但卻沒有阻礙她學習,並在音樂中找到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