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福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傑出專家陳明銶教授追思會昨天假香港大學王賡武講堂舉行,逾200人出席。陳明銶教授生前同事、學生、好友及政商各界人士共20人分享與陳教授交往的點滴,場面溫馨感人。
功課不好就是壞學生、失敗了就是不聰明?想改善台灣20萬位基本學力不足的學生,父母得先改變自己對孩子失敗時的態度。
從三藩市案例可見,任何城市要解決土地供應問題,土地及區域用途規劃勢必是重要討論項目。
諺語說的好,「現在的你和五年後的你,最大差別在你所讀的書和所交的朋友。」有時朋友比書本更重要。
今年是中大慶祝創校55周年,是凝聚全球校友的良好時機,為母校作出貢獻。
我要說的不是上大學不好,上大學是為求思考、知識、學養、挑戰、發掘、研究。如果有新的環境與方法,如果不上大學也能達到上述效果,不上大學沒什麽大不了。
教育本身不是一切努力的目的,只是我們追求社會的穩定長久發展、回歸人本身的幸福,所必須的過程和手段。
香港有五間大學位列全球百大,一直重視學術影響力,如何推進知識轉移呢?
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是教育人們克己覆禮,謹慎謙虛,不要張揚,故而,西方文明遠遠超過東方文明在世界上的傳播。
回顧並理解阿羅對現代經濟學的貢獻,可以幫助反思我們的經濟學研究中常見的誤區和軟肋。
一個國家在發展智力構建時,應該給大學、企業、民間智庫以足夠的運轉空間。
「失敗方案有成千上萬,只要都是便宜的,失敗不會帶來太大損失。」
楊偉雄承認創科失敗率相當高,期望社會給予年輕人多點機會。
這無疑是精英知識份子(highbrow)的哲學,凡夫俗子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
全球化讓一些人長期處於貧窮,美國亦有不少「憤中、憤老」,這些都是低下階層的問題,而非選舉問題。
即使面對撲面而來的油煙和半熟的菜,Agnes 也要熄火放下鑊鏟,先解答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