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香港公開大學(公大)創校30周年,為紀錄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公大自年初已舉辦了合共30多個各式各樣的活動,以展現該校在不同範疇的傑出成就。
公開大學的科研實力亦漸獲社會肯定。例如,剛於9月獲研究資助局撥款設立的「粤港澳大灣區海岸濕地基礎及應用研究中心實驗室」,資助額達港幣930萬元,為今年同類成功申請撥款的項目中最高。
公開大學一直強調培育應用專業人才,為配合大學方向,公大科技學院一直努力從多渠道了解社會需要,建立和設計嶄新課程,為業界提供所需人才。
香港公開大學(下稱公大)多年來致力培育學生全人發展,開拓他們視野,提供適切支援,讓學生能發掘多元技能,拓展無限機遇。
與時並進緊貼社會需求,培育教育人才,一直是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的使命。學院早已洞察社會變化,不斷改良及優化學院課程,加入創新元素及投放更多資源,培訓貼近社會需求的新世代教師。
為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公開大學正開展一項新的校園發展計劃,興建香港公開大學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預計明年落成啟用,培育健康護理專才,回應社會需求。
公大以粵劇晚會「戲說紅樓夢」為創校30周年重點慶祝活動之一,特邀請到藝術界大師朱慶祥、王勝泉以及毛俊輝坐鎮,粵劇界名伶演出五段《紅樓夢》經典回目,以及由白先勇教授及劉再復教授的錄像對談揭開序幕。
公大商學院已有30年歷史。時至今日,公大已首創了多個優質且緊貼市場的商管課程,銳意栽培學生成為具備商業管理、產業知識和軟技能的商管專才。
面對人才競爭日益激烈,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鄺志良教授提出學院的應對方針,結合專業、多元、學術三大範疇,致力透過研究提升教學,為學生未來就業及升學奠下強而有力的基礎。
香港的學者是否可以從香港這個特別的位置、從一國兩制的角度去看、去說中國故事,長遠來說,從中國故事放眼世界,或許可以解決世界教育的問題?
程介明指出,在工業社會,教育是瞄準就業的,所謂「一紙文憑,一技傍身」便可以「一帆風順」,但在今天的後工業社會,往往是「用非所學」。
公大未來5年將投放逾1億港元,用以增強學生支援服務和發展,其中5000萬將用於策略性擴展境外學習活動,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陳敏慈女士表示,目標是讓本科學生在4年的大學生涯中,至少有1次境外學習的機會。
將科技融入教育是全球大趨勢,世界各地都在積極推行。在本地高等教育界中,香港公開大學可謂是開發及應用教育科技的先驅。
公開大學一直發揮其獨特的角色,與香港一同發展、成長,因應社會的需求開辦不同的課程,不但見證了社會幾許變遷,更為無數有志之士提供進修及學習的機會。
踏入30周年,黃玉山教授認為,公大30年始終不變的是初心,致力培養高質素的社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