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陳坤耀

唐英年:打造與紐約、倫敦比擬的文化產業 陳坤耀:不擔心特朗普上台會有壞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1-11
第一個討論環節「香港新征程」中,唐英年被問到資金問題時表示,西九「既是一個產業,又不是一個產業」,會想辦法透過西九的土地增加發展資源,陳坤耀教授被問及特朗普上台是否會帶來壞影響,他表示不擔心。
全球供應鏈日益複雜 李效良教授:產品DNA概念至關重要
作者:編輯精選2024-11-10
史丹福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李效良教授提到,全球供應鏈正在發生轉變和重置平衡,企業迎來三大主要機遇。
十周年專訪|陳坤耀教授:提升大國實力有兩大基石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30
國家推行的新質生產力戰略到底是什麼?經濟學家、嶺南大學前校長陳坤耀教授用最平凡的語言去解釋這個涵義深遠的國家戰略:「就是說用10個人去做20個人甚至30個人的事情,實現人力質的躍遷。」
石中英x陳坤耀:《青年樂園》被查封真相?創辦人是誰仍然成謎?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3
《青年樂園》被查封背後的真相是什麼?為什麼創辦人是誰,至今仍然是個謎?一起聽聽兩位當事人石中英、陳坤耀的分享。
石中英x陳坤耀:五、六十年代我們是怎樣參加《青年樂園》的? 當派報員、出版會考生物科天書有什麼難忘經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19
五、六十年代他們是怎樣參加《青年樂園》的? 當派報員、出版會考生物科天書有什麼難忘經歷?一起聽聽石中英、陳坤耀教授分享。
由國家戰略高度 看懂新質生產力──專訪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6-14
行政長官李家超13日出席立法會,談及發展新質生產力,這是國家2024《政府工作報告》的首要任務,由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23年秋首次提出。經濟學家陳坤耀教授以宏觀經濟發展理論為我們作出精彩解讀。
學者專家細說回歸25載 《回歸.情義25載》收錄兩地逾百大事
作者:編輯精選2022-07-16
新書內容以內地和香港的「情義」作為主軸,精選25篇兩地人民守望相助、共同打拼的故事,輯錄逾百件兩地大事以及近200張珍貴歷史相片,集中展示香港回歸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兩地之間,尤其是民間的互動與交流。
向書法教育大師致敬
作者:周光蓁2022-05-24
王齊樂上月辭世,享壽100歲。他一生致力教育,戰後從羅富國師範學院畢業,一直在教育前線。從教育督學到官校校長,1979年更退而不休,投身成人教育,感謝樂翁一生奉獻,晚輩深深鞠躬致敬。
著名學者倡閱《香港志》 :翔實記載古今香港 助港人認識身份源流
作者:編輯精選2021-07-20
《香港志》記述範圍上溯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時代的先民活動,下至2017年7月1日特區第五屆特區政府的成立,橫跨7000年的歷史變遷。編修《香港志》是香港歷來最大規模的史學工程。
陳坤耀、馬時亨:銘記師恩
作者:編輯精選2019-06-24
馬時亨教授曾言:「我希望,無論年代及世事如何變改,年輕學子都會謹記尊師重道。」
陳坤耀:積極不干預政策被誤解多年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9-17
為什麼「積極不干預政策」長年遭誤解,真正含義鮮為人知?陳坤耀教授指,政府根本不知道正確的理解,這個誤會是由上而下的。
陳坤耀:展望2018年香港經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02-19
隨着世界經濟及貿易延續2017年可觀增長,與及粵港澳大灣區和香港-東貿自資協議落實,雖然金融局勢較難預測,2018年香港經濟仍可審慎樂觀。
我在嶺南的四件大事
作者:王耀宗2017-10-20
王耀宗教授在嶺南三十三年,遇上四件人生大事,有高興的事,也有辛酸的事。他有幸與五任校長共事過,可說是嶺南的「五朝元老」。
嶺南三十年的三次轉變
作者:王耀宗2017-10-19
王耀宗教授的榮休致謝詞中,用「三」字,回想過去三十年,嶺南的三次重大發展。
陳坤耀──與 HKU SPACE 的半世紀緣份
作者:編輯精選2017-09-08
陳坤耀說:「做學術工作就要有24小時工作的心理準備。不論是上班或下班,我的腦袋都在認真思考問題。」
陳坤耀:香港人對博雅教育仍多誤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09-13
博雅教育並非只是在已有的課程中增加科目,而是關於不同科目的交織,目的是要製造文化復興人。
陳坤耀:影響香港經濟發展的三個關鍵詞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09-12
陳坤耀認為,「憲制困局」、「中國因素」與「地緣政治」,是香港社會經濟發展不得不面對的3個關鍵詞。
陳坤耀:香港在環球經濟轉型中迷失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4-09-11
世界經濟由出口導向轉為向大型經濟體系靠攏,香港正正是在這個宏觀的轉型中迷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