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深圳

科學園20年 李家超籲香港為國家建設科技強國出力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07
在中央政府對創新科技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園公司定當把握大灣區的機遇,以及積極培育及吸納新世代創科人才,為香港經濟發展開展全新篇章。
調查:逾六成大學大專生願內地就業 首選大灣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3
是次調查結果顯示,現時香港的大學生面臨着就業、創業及實習支援不足的問題,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依次排序為就業、創業、家人和實習問題,至於2019年甚囂塵上的民主自由問題,在今次調查僅排第5位。
港產獨角獸氣勢如虹
作者:編輯精選2022-06-10
回想2017年前,香港鮮有獨角獸,唯在政府、香港各大學及相關機構的大力扶持下,短短4年間香港獨角獸湧現,為香港創新科技產業及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不自亂陣腳,說好中國自己的故事
作者:劉寧榮2022-04-19
在一球兩制的情況下,如何跟不同國家、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的人打交道,一定要了解人家是怎麼想的。互相理解最重要的就是走進對方的世界裏去理解,然後互相學習找到最佳方案。
上海不封城的啟示
作者:施永青2022-03-30
上海今次不封城,顯示中國在防疫策略上已有新突破,這種突破將有利於中國與國際接軌。當中國能與國際接軌的時候,香港要與內地通關就更加不成問題。
香港地震
作者:蔣匡文2022-03-18
這次地震影響最大可能是整個廣東以及深圳,近日廣州深圳都出現疫情,不容樂觀,要嚴陣以待。而香港正如年初預告,情況要到4月底才會改善,大家要保持警惕。
鄧小平南巡講話30年:歷史關頭如何扭轉乾坤?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1-21
「鄧小平南巡」成為中國現代政治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一些當年的「過來人」均同意,如果沒有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確定中國要繼續改革開放,就不會有30年來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蔡洪濱教授:北部都會區將成香港的浦東新區嗎?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22
北部都會區首先要明確產業發展的定位。新界北要建設成為香港的國際創科新城,這個定位必須清晰明確。鄉村建設、環境保護、緩解住房問題等等也都是非常重要的,但需要圍繞其核心定位規劃。
從大局看一隅
作者:何漢權2021-11-10
1年9個月在深圳居家「學習」的港人子女,積壓問題已不少,再冷處理的話,問題只會日益嚴重。
雷鼎鳴:我來自香港污染區 在深圳檢疫隔離21天的體驗與觀察 香港要通關需要做好什麼準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9
香港政府一直考慮與內地通關。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以自己深圳檢疫隔離21天的體驗與觀察,分析香港要通關需要做好什麼準備。一起聽聽雷鼎鳴教授的分析。
專訪林鄭月娥:「雙城三圈」突破行政界線  強強聯手發揮「港深所長」
作者:編輯精選2021-10-09
特首林鄭月娥發表今屆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不少措施將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她在接受秦玥獨家專訪時指出,政治環境改變令政府可以做到更多工作,整合不同策略發展北區;但同時也必須改善管治效能才能應付。
重新認識深圳,對香港未來至關重要
作者:王緝憲2021-09-28
與深圳這個生機勃勃、具有龐大製造業和消費發展潛力的城市零距離,成了香港繼續繁榮的重要依託,就像30、40年前香港是深圳發展的依託一樣。這就是我說的「角色倒轉」。
專訪港大校長張翔:用好「一校兩區」優勢,深圳校區標準甚至更高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13
香港大學與深圳市政府簽署意向協定,將在南山區建立港大分校。張翔校長接受專訪時指出,希望兩個校區是同等的,大家在一起合作交流,學生的互換也是自然的,將香港大學的優質資源帶過來,希望做到「強強結合」。
梁振英專訪:港深應突破「不知道」 在前海「做強做全」
作者:編輯精選2021-09-08
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特首梁振英接受秦玥專訪時指,深港兩地必須解決互不認識的障礙、找出彼此的優勢,才能幫助粵港澳大灣區走出國際。另外,面對市民的質疑,他認為眼見為實,呼籲通關後多回內地走走。
回港易變成回港難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12
特首和政府官員天天講大灣區,實際上卻連廣東防疫的做法也不認同、連粵康碼都不承認,這是典型的講一套做一套。
疫病威脅
作者:陳文鴻2021-06-03
廣州、深圳、香港是一水之隔,廣州有疫,深圳未必可免,香港亦深受威脅。這說明疫病變異不斷帶來新的威脅,也突顯病毒的韌性和愈來愈嚴重的傳播性。
狠甩韓國!如果廣東省是一個國家,經濟力竟排全球前10
作者:朱雲漢2021-06-03
GDP逾1.6兆美元,是什麼概念?廣東省經濟實力超越多數中型國家,這個人口1.2億的省份,如何登上中國第一?
深圳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對香港和澳門的直接啟示
作者:盧兆興2021-05-03
面對深圳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展,對香港和澳門有直接而明顯的影響。香港和澳門都必須為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進行規劃和充分準備,相互協調確保雙贏,而城市之間的競爭,將促進未來10年大灣區的經濟進步。
香港前路
作者:陳文鴻2021-04-29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一個助力,但是單在大灣區內尋求合作與照顧,幫助不了香港,反而走錯了發展方向,妨礙香港國際化的轉型。
香港前路
作者:陳文鴻2021-04-29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一個助力,但是單在大灣區內尋求合作與照顧,幫助不了香港,反而走錯了發展方向,妨礙香港國際化的轉型。
深港聯通
作者:陳文鴻2021-04-26
香港朝野一直不信任內地,此所以反修例動亂可以受外部勢力挑撥而出現這麼大的破壞。也因此防疫治疫方面一直不太願與內地合作,不致力於與內地通關來解救香港疫下的經濟困局。
建超級殯葬城真的冇彎轉?
作者:郭一鳴2021-04-16
特區政府應認真總結這次「沙嶺事件」的教訓,未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發展規劃方面,肯定更加需要大灣區思維。
段崇智校長:中大在大灣區發展 有互利共贏機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14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最早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學術、科研合作的香港高等院校之一,校長段崇智認為,在此刻仍有許多人等候進入大灣區的時候,中大在大灣區無疑已有了自身的位置。
從混亂到有序:是彌補「兩個香港」之間鴻溝的時候
作者:謝祖墀2021-03-23
中國大陸過去幾十年的經濟發展速度驚人,顯示出其政府和企業(無論是大企業或小企業、國營或私營企業)間複雜和有技巧的協同發展機制。
讀《人在天涯──南渡》
作者:廖書蘭2021-02-25
《人在天涯──南渡》書中反映這一段改革開放大時代歷程。透過書中幾位主角,鄺帥、余天海、唐明,三線發展的故事,具有警世、勵志的作用。
進入深圳者分流到市外隔離 預約過關每日名額2000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1-22
廣東省商務廳宣布,為緩解深圳隔離酒店的安置壓力,經深圳灣口岸入境者分流東莞、惠州、汕尾、中山集中隔離。
深圳無障礙智慧化邁向新階段
作者:郭一鳴2020-12-05
隨著AI和5G技術的發展,深圳建設智慧無障礙城市的腳步逐步加快,值得香港借鑒。港深兩地近年來聯繫不斷加深,更有望建立智慧無障礙城市的合作協調機制。
香港要把握融入大灣區發展機遇
作者:編輯精選2020-11-30
香港與大灣區內各城市息息相關、協同互補,如能主動協作,雙贏互動,銜接國內的發展戰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配合大灣區發展勢頭,香港必將走上更高的台階。因此,與內地融合,對香港的益處,顯而易見。
黃錦輝教授:十四五規劃香港可發揮內外優勢 與深圳優勢互補前研後產《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8
早前中共召開十九屆五中全會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中國未來30年方向,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教授認為,未來中國的會以自主創新作為科技強國的發展方向,香港要配合大灣區發展,與深圳可優勢互補前研後產。
雷鼎鳴:香港大力發展金融、創科兩個中心 年輕人多到深圳實習開闊眼界《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6
《施政報告》提出為鼓勵年輕人到大灣區發展,將會資助年輕人到大灣區創業和就業。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榮休教授雷鼎鳴認為,香港作為內地導師的角色已經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