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荷李活道

荷李活道有什麼文化和經濟價值?政府應如何激活古董街?
作者:李大齊2024-03-19
在香港擁有超過180年歷史的上環荷李活道,或稱古董街,最近獲英國雜誌選為「2024年全球最型格街道」第二名。若政府能夠加以利用,將能增加香港的旅遊吸引力。
春風大雅能容物──荷李活道文化區的歷史和吸引力
作者:李大齊2023-07-25
筆者希望在業界努力和政府支持之下,在不久將來荷李活道能夠成為一個文化街區,為本地人和遊客提供愉快的文化藝術體驗。
1880年代中環 你不知道的偵探故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11-09
這個故事架構與《福爾摩斯探案》有相似之處,但莫理斯聰明之處,是加入大量真實可考的地名、人物、歷史事件及掌故,可見莫理斯查閱資料之勤,不只是跟着福爾摩斯的「化身熱潮」說故事也!
與古董收藏打卡自拍
作者:編輯精選2021-11-06
中國古典家具乍聽是個枯燥的學術領域,但其實它有非常現代的一面,就連丹麥的現代主義風格家具都從明代家具中汲取靈感。兩依藏博物館是一家體會中國古典家具的好地方。
Kara 在跳繩 Kara Jumping Rope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9-09
8 歲的 Kara 晚上在上環荷李活道公園跳繩。跳繩的好處包括更好的身體協調性、更強的骨骼和改善心臟健康。
百年歷史「大館」結合古蹟及藝術 Century-old Tai Kwun – Integrating Monument with Art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1-04-09
前中央警署建築群建於1841年至1925年之間,有16座歷史建築,包括前中央警署、前域多利監獄、前中央裁判司署。1995年列為法定古蹟,已按照最高規格復修活化,並於2018年重開為「大館」。
城皇街的百年石梯 Century-old Stone Staircase of Shing Wong Street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07-29
上環城皇街的花崗岩百年石梯,有近200級,由堅道開始,沿山而下途經永利街、必列者士街及荷李活道。最近添加了壁畫,更增人氣,是中山史蹟徑第九號景點。
文武廟歷史悠久 Historical Man Mo Temple
作者:楊必興 P H Yang2020-07-24
上環文武廟內輕煙繚繞,天花吊掛着長燃不熄的香盤。這是香港最大的文武廟,供奉着文昌帝及武帝(關帝)。於1847至1862年間落成,屬典型的傳統中式民間建築,於2010年列為法定古蹟。
本港單日39人感染新型肺炎 20人曾去英國 累計356人染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23
截至今天下午4時,新增39宗新型肺炎確診個案,涉及22男17女,年齡介乎18至66歲,當中31人曾去過外地。至今有356宗確診個案,1宗疑似個案,4人死亡。
荷李活道上的青樓妓院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27
若我們將目光集中於荷李活道上,則可發現,在這條香港開埠不久即開通,藉以連結殖民管治核心與華人社區重心的道路上,星羅棋布地開設了很多妓院,其中不少更屬規模頗大的高級妓院。
荷李活道上的文武廟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22
這家廟宇創立之初地位吃重,香火鼎盛,必然切合當時社會的需要,其後雖然香火仍盛,但社會地位急降,則反映了社會環境的巨大變遷,因此要更好地了解香港開埠初期的社會狀況和特質,實應先了解牽頭創立文武廟的人物。
鴨巴甸街的「貴婦」──皇仁書院第二代校舍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13
位處荷李活道兩代書院的更替,作為學生的孫中山,也是見證人。1884年4月15日,時年18歲的孫中山,以孫帝象之名註冊入讀位處荷李活道──歌賦街的中央書院。
以經濟角度管理公共衛生:造就「公廁大王」點糞成金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8
荷李活道是早年最繁華的街道之一,熙來攘往,絕對是「集糞」的好地方,無怪乎接連的橫街窄巷設有多所公廁,且看「公廁大王」如何點糞成金。
紅塵裏的遠親近鄰:《華僑日報》與岑氏父子的一個世紀
作者:編輯精選2018-11-01
《華僑日報》創刊於1925年,1995年停刊,橫跨70載歲月,並且是本地第一份每日出版的日報,在日據時期亦持續印行,詳細地記載了香港社會的變遷。
荷李活道與文物交易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30
研究荷李活道的交易史,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20世紀中後期中國藝術品的集散過程、歐美日等地收藏中國藝術品的過程、世界著名收藏家、收藏機構的發展歷史。
英商、印商抑或巴斯商人:塔塔集團在荷李活道的早期足跡
作者:編輯精選2018-10-25
當英國殖民隊伍遠渡重洋,以武力擴張對華貿易的時候,巴斯商人亦一馬當先,在華南施展拳腳。來華的巴斯商人之中,便有任些治的身影。
令人入迷的荷李活道
作者:編輯精選2018-09-26
荷李活道的名稱,顯然帶有不少神秘色彩。不但對於所欲紀念者到底是何許人所知不多,就連以此命名所欲何事亦知之有限。坊間更不乏按字面推斷之說,甚至指是因當年該處生長了不少冬青樹(Holly)之故。
華僑日報 拍戲勝地
作者:鄭明仁2018-03-16
早於1960年,位於荷李活道的《華僑日報》報館,曾被多齣電影借用作外景場地,包括《蘇絲黄的世界》、《胭脂扣》等。現今原址已拆卸重建,令人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