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環保胡琴的研發,周凡夫幾乎見證全程。他從樂團1977年成立時說起,當時柳琴首席阮仕春已經負責樂器改革,主要鑽研柳琴和阮咸。
感謝藝發局「口述歷史及資料保存計劃」,徵得陳達文同意,以對答形式圍繞預設的20個問題,面對鏡頭逐一點評。我與陳先生相識多年,也有不少機會訪談請教。可是當開機錄影時,他道出的不少資料都是首次聽聞的。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第14章詳細敘述改革開放40年兩地音樂交流的全過程,重溫小小香江的音樂能量,如何在大時代留下歷史的音符,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流行、古典樂人樂韻前仆後繼,不分先後。
上月辭世的香江首席藝評周凡夫,十幾年前捐贈幾批音樂資料給中央圖書館,到了這一刻還在處理中,上架遙遙無期。他餘下的全部資料,從接收到處理豈非要等幾十年才得見天日?成立音樂資料館該是時候提上日程了。
「留記錄」幾乎是周凡夫一生極度執着寫文章的主因,而他以香港作為平台,記錄了大量內地音樂家來港演出的事跡。
上周三日落時分,手機傳來鋼琴家羅乃新的短信: 「周凡夫剛剛去世」,當刻頭暈眩一下,馬上追問。
著名樂評人、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副主席周凡夫,周三(7/7)晚因病逝世,享年 71 歲。周凡夫為本地資深藝評人,評論領域橫跨各演藝和藝術政策研究等範疇,對香港藝術界,特別是音樂界,貢獻良多。
2020年香港十大樂聞選舉,結果一半是與新冠肺炎有關不樂的樂聞。但更感意外的,是那五則正面的樂聞。
他,自海上來,又從海上去,他一手創辦的吟誦學會叫「海燕」。原來他的一條命與江、河、海有這麼大的因緣。
旅行社邀得本港著名樂評人周凡夫先生任領團,他遊歷過多個地方,更著有《聽樂萬里——穿洲越嶺樂旅見聞》一書,能在路上分享音樂見聞,也可為團員作講解,省下自己找資料的時間。
「有些音樂會是一世都沒有結束,你聽完後印象會長留在你的記憶中,我們稱之為記憶聽,但有些音樂會在你未離開就已經結束了。」
萬萬不要認為自己拿着筆,可以想怎樣就怎樣。手中的筆就好像一把刀,會傷到人,所以要很小心地使用。
自由工作需要什麼條件?自己為自己創造條件,前題就是為自己創造一些條件去幫你能去選擇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