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機的運輸成本高、物資極易毁損、容易導致物體墜落意外,且物資落地後,若地面人群控管不力,必然會出現爭搶物資情況,險象環生。因此,空運絕對不是有效的物流方案,美國當然對此亦了如指掌,但它依然一意孤行。

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TikTok在美面臨被迫出售或徹底被禁。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法案目的要防止中國透過操縱字節跳動,宣傳抹黑美國。

中美關係不但沒有好轉,美國對華敵對行動反而不斷升級。從華為到TikTok,中美鬥爭的戰場擴展到企業。可以預見,大陸企業遭美國審查、打壓的數目,將愈來愈多。

對中國來說,有了前面8年的經驗,無論是拜登繼續當選,還是特朗普再次執政,人們對美國已經沒有任何幻想。回顧這幾年拜登的政策推行效率,不僅美國,而且全世界都大大低估了被特朗普嘲諷為「瞌睡蟲」的拜登。

社會層面似乎已經為兩位老人之間的爭鬥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無論兩位老人被怎樣地議論,無論他們各自有怎樣的醜聞,支持者毫不動搖,還是顯得那麼忠誠。

美國政府本月初宣布已下令軍方在加沙海岸建立一個臨時碼頭,供貨船卸下緊急物資,擴大人道援助。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總統拜登此舉只為在大選中爭取更多支持,而且治標不治本。

拜登經濟學只有36%的美國人支持,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拜登不是總統,經濟會變得更好。美國人要選愛吹牛的特朗普,還是謊話連篇的拜登,總歸也是不易的。

不斷有媒體報道美國經濟隨入調整期。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認為,美國實體經濟受通脹所苦,而加息變成對外武器,只惠及權貴利益,基層卻生活艱苦。

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教授認為,除美西方以外,其他國家都為以巴戰爭和俄烏戰爭勸和,反映國際趨向多元化,美國也逐漸退出烏克蘭戰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批評美方這種不能在公平競爭中取勝,就採取霸凌行徑的做法,擾亂企業正常經營活動,損害國際投資者的信心,破壞正常國際經貿秩序,最終必將反噬美國自身。

今周是美國初選的「Super Tuesday」,結果毫不意外,拜登和特朗普各在黨內大勝,Nikki Haley雖在Vermont勝出,但已宣布退出,只是尚未正式表態支持特朗普。

希拉里,當了8年美國第一夫人後,又當了8年美國國務卿,是美國資深的外交專家。今時今刻臨門換總統候選人,無疑是動作大了點,但空降換來的是重量級人馬,民主黨人恐怕連舉腳贊成還來不及呢!

對中國的政策也會是特朗普的難題,貿易戰及科技戰等對中國的制裁始自特朗普年代,拜登不但沒有取消,還大幅擴大。現時美國對華政策仍處於一種兩敗俱傷的境界,特朗普會如何處理?

美墨邊境隔離牆上述的路線分歧,在美國大選年的背景下進一步被突顯,最終暴露在世人面前,雙方的博弈會繼續,目的是動員各自的基本盤,拉高選情,但是事情還不至於失控。

今午我突然醒起:他現在踢美職,一旦涉及東主國眼中的大是大非,怎麼都要遵從其國策。香港排頭的幾名司/局長是白宮眼中的「拒絕來往戶」。「美國」運動員怎麼能夠同他們握手言歡?

香港城市大學昨日公布了2023年LIVAC京港台新聞人物榜,綜合新聞人物榜共有12人,均為政治人物,與往年中美兩國領導人高踞榜首不同的是,賴清德力壓拜登、馬英九成為該榜單第二名。

美國德州處理非法移民問題手法與聯邦政府產生分歧。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為大家剖析事件為何演變成接近內戰?又怎樣影響總統拜登連任的勝算?

美國不是唯我獨尊多時了。當然特朗普回朝,世人又要受特朗普轟炸,哀哉。但美國軍事實力也不見得天下無敵,內政更是問題。

Taylor Swift雖然尚未站出來支持民調正處於下風的拜登,但肯定她最終會表態支持民主黨,她甚至會站到雙方選戰的最前線對嗆特朗普,這裏夾雜了天后與特朗普以往的恩怨情仇。

在電視上哪一位不是七情上面?但到了上任後,卻往往原形畢露。特朗普狀若瘋子,世人已領教過。拜登老態龍鍾,但上台演講時卻總要扮青春死撐着小跑,政策及演辭又充滿虛偽與雙重標準。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是90年代鄧小平南巡的名句。稀土價不在稀,而在開採提純之複雜及污染,發達國家長期享受中國廉價供貨,心安理得。赫見電動車、手機及軍備生產必需的稀土金屬被中國拿捏,便忿恨難平。

美國國會議員對三名美軍受襲喪生表示憤慨,特別是共和黨多位重量級議員,強烈批評拜登對伊朗反應軟弱,要求他要狠狠打擊伊朗及其支持者,向那些參與襲擊的人追究責任。

旁邊20來歲的柯粉說既然害怕戰爭,為何不創造和平條件?其實今次大選也關乎到經濟,為何大家老是關心有關對岸威脅的揣測?這種政治操弄已經令年輕人非常厭煩了,他們更關心中美鬥爭下對台灣經濟的衝擊。

拜登已臻81歲高齡,特朗普亦屆77歲,兩位政治老人再度上演4年前競選總統的戲碼。對於全球綜合實力遠超其他地區的超級大國美國,卻由兩名精神恍惚的老人駕馭權力,怎不令人有憂心仲仲之感?

我覺得在對華問題上,美國的主流民意早已經達成共識,誰做總統影響不大。在某程度上,拜登外交經驗豐富,縱橫捭闔,對中國製造的麻煩更多。

台灣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以得票數558萬票、得票率40.05%勝出總統選舉。立法院選舉方面,國民黨成最大贏家,共得52席;民進黨獲51席,民眾黨則奪8席。

美聯儲政策。息口應已近見頂,但什麼時候開始減息,今年減多少次仍是個連聯儲局自己也不知道的難題。通脹已降至3%左右,但不知能否降回到2%目標,而我仍相信「3% is the new 2%」。

假仁假義的白宮政府,成為聯合國愛好和平的全人類公敵,他朝樹倒必會猢猻散。歐洲一些政客、領袖、某些委員會主席等,賣國求榮迫使烏克蘭走向戰爭,縱容以色列犯下戰爭罪行,是與非,日後歷史記載必會追究。

民主黨主使的科羅拉多州選票除名事件,會否發生蝴蝶效應,最終波及到那10%選民的反映?倘若他們選擇了特朗普,那麼屆時特朗普會把監獄搬到白宮,還是把白宮搬到監獄?

這場1:4的國防預算烏克蘭人命再多也只能敗。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只有30%,烏軍總司令反而有60%支持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2024年將是跌宕起伏的世界,普京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