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帶來道德隱患,價值觀培育也要跟上時代。
雖然課題備受重視,但按筆者觀察所得,學校所推行的資訊素養教學,較為側重於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例如如何搜索資料、設定密碼等。然而,資訊科技日新月異,知識與技能容易過時,正確的價值觀與態度反而更關鍵。
資訊素養是一個觀念,也是一項21世紀關鍵的技能。學生應從小培養資訊素養,在生活化的情境學習中,好好地實踐和應用。
學生需要具備各種核心素養,因為他們所面對的將來的社會充滿了各種變動。他們面對包括在科技快速並持續地進步情況下,人們不只是需要熟練地使用,也得適應這些科技。
灼見名家夥拍多家教育機構及人士,全面支援「我的行動承諾」加強版撥款計劃,協助校方推行國安、國民教育及媒體及資訊素養教育,按校情製作校本國民教育和資訊素養教育課程內容及構建學校專屬網上教學平台。
香港新聞博覽館踏入五周年,12月10日舉行慶祝活動及「說好香港故事」座談會,行政長官李家超擔任主禮嘉賓。席上他表示,在保障新聞自由上政府責無旁貸,但業界亦要自己守住新聞自由,避免行業受到污染。
在香港的統戰工作,除了聚焦於香港市民外,還需要善用香港一國兩制的優勢,對外輸出國家軟實力,擴大知華友華的群體。
閱讀教育的風格,也該如桂花的品格──就是在你不曾注目的地方,也能以清香留住你的腳步,馥郁而彌久。
隔天早上,我備了一盞茶,打開一本繪本──《安的種子》,作為我們的解藥。
開學了,生活又忙碌起來,教育孩子素來不易為──不管是閱讀,還是其他方面,但這絕對不是負擔,應該是一種福氣,我們因愛而教,還原閱讀教育美好的初衷。
暑假來了,爸媽們在親子外遊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帶孩子逛當地的書店和文化地標,親自給孩子上一節你們家獨有的、既知性又溫馨的親子閱讀課。
文化的基因,應該流淌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裏,蟄伏在我們的靈魂裏,只消我們輕輕地,用最溫柔的方法,把它喚醒。
看書應該是好玩的事,就像到了遊樂場一樣,是一個快樂的追尋過程。
盧梭說:「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着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學校圖書館正好是進行「無所作為教育」。
說到自由、無負擔,我喜歡帶孩子們接觸「書本以外的閱讀世界」。就是說,逛逛閱讀世界的邊邊角角,甚至是,了解書本的前世今生。
香港學校在推廣閱讀方面有什麼限制、優勢?什麼國家的閱讀風氣和活動值得香港學校借鑒?
「閱讀2.0」概念帶來意識轉向:閱讀不應再以讀畢書籍為目標,閱讀者應學習帶着問題閱讀。陳敏儀主任分享:「帶領孩子進入書本世界,我們先要捉到孩子的心。有了孩子的心,然後再教他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