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8 2025 02:11:4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Tag: 徐家健

藝術與健康:徐家健的價值投資之道
作者:張灼祥2024-09-19
來到21世紀,人活得長壽不再是例外,而是慣常,重要的是我們要活得好、活得健康。家健談及投資之道:尋知識、讀書好。「伴侶、財富、健康」三角經濟關係相輔相成。
創科需要人才 亦要善用土地
作者:徐家健2021-12-10
當市場已能夠提供足夠數據中心用地,科學園有必要繼續選擇性地干預市場嗎?只有更透明的招標程序,配合更乎合市場經濟邏輯的創科政策,才能夠還科學園一個清白。
祝福才女之極贊欲何詞
作者:徐家健2021-09-17
對林徽因的評價,金岳霖其實一早說過:「極贊欲何詞」。現在教授評才女,就這五個字。
Visa點睇NFT前景?
作者:徐家健2021-08-27
從現金到支票,又從支票到信用卡,再從信用卡到網上支付。求變,要提供最好的支付經驗,Visa怎樣看加密貨幣前景?
灼見名家六周年論壇圖輯──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04
灼見名家六年論壇在2020年11月20日舉行,多位政府高官、商界精英、著名學者、專業團體及本社作者濟濟一堂,就抗疫長征、中美熱戰及香港政爭作出深入分析。
香港出版雙年獎揭曉 觀鳥圖鑑成大贏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6-18
由於疫情及社會環境影響,香港圖書出版量減少,參加今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的書籍相應減少,但出版社揀書更為審慎,參選書籍素質不減反升,評選過程亦更為「緊張刺激」。
修改差餉制度需要認真討論
作者:徐家健2021-03-09
以增加差餉收入取代高地價政策,是有助穩定政府收入的公共財政手段。但引入累進差餉制度及為自住物業提供恆常寬減對香港的物業市場有什麼影響?社會需要認真討論。
徐家健:拜登上台帶來喘息機會,中國可把握時間轉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2-04
徐家健指出,民主黨的拜登上台,對華政策在技術上及大方向都會出現轉變,讓中國有喘息機會,可以有更多時間作出調整及部署。但當民主黨修復被特朗普破壞的盟友關係時,北京拉攏一些歐洲國家站在自己一邊,難度更大。
徐家健教授:美國重組政府讓中國喘息 北京經濟政策須有新思維《灼見政治》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5
拜登正式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民主黨上台對中國與香港會有什麼影響?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博士認為,民主黨上台對香港政策影響不大,特朗普下台美國科技公司可以鬆一口氣,面對美國打壓中國要反思經濟。
灼見名家周年論壇暨六周年慶典 探討疫後國際新秩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0
漫長的抗疫征途,香港與國際之間的政局發展,經濟民生均出現巨變。灼見名家六周年論壇暨六周年慶典順利舉行,探討疫後國際新秩序。
施永青、徐家健、謝祖墀:中國不會因內循環而封閉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20
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先生、高風諮詢行政總裁謝祖墀博士、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一同討論中美熱戰。
徐家健教授:美國換總統有利中國經濟轉型 中美談判重開減少不確定因素《灼見財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10
美國總統選舉雖然未有正式官方公布,民主黨拜登入主白宮將無懸念,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博士認為,民主黨上台美國會從新融入國際社會,會與盟友多溝通重啟對中國政策。
灼見名家周年論壇暨六周年慶典──後疫情時代世界新秩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11-05
今年將邀請多位演講嘉賓出席論壇,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將擔任主禮嘉賓及致辭,多位政商學界,以及醫學和生物科技業界翹楚,將分析中美博弈的最新發展,及探討對付疫情後的醫療發展趨勢,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共商良策。
灼見名家五周年論壇圖輯──中美博弈下的香港新出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0-03-04
2019年10月16日,各界權威、精英參與本社周年論壇暨五周年慶典,探討中美博弈下的香港新出路。
梁錦松:中美博弈帶來機遇 憂香港局勢令人才卻步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30
梁錦松、鄧希煒指出,中美博弈本可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 ,促使不少生活在美國及內地的人才轉到香港發展,但近期香港的局勢卻可能令他們卻步。
灼見名家五周年論壇暨慶典 探討中美博弈下後香港前景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9-10-16
際此風雲變幻之時,適逢灼見名家傳媒成立五周年,本社舉辦周年論壇暨慶典,邀請多位政商界及學術界權威人士聚首一堂,探討中美博弈下的香港新出路。
文物收藏的兩個經濟理論
作者:張五常2019-09-15
我們要從物品本身的特徵去考察為什麼市場的運作有時會是這樣有時會是那樣。經過30多年的考察,我終於推出了一個「玉石定律」與一個「倉庫理論」。
徐家健:經濟的藝術
作者:張灼祥2019-06-22
在香港、美國兩邊走的Kevin,接觸兩地文化的差異,既可講文化、經濟,又可談歷史、藝術,Kevin這樣的生活,算得上多姿采的了。
中美角力是持久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09
美國民主黨對中國貿易等各方面更加不滿,言辭上、策略上更難對付,中美鬥爭是長期鬥爭,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灼見名家四周年論壇傳媒雲集 電子網上報章全方位報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8-11-02
灼見名家傳媒舉辦周年論壇暨四周年慶典圓滿結束,中港傳媒雲集,全方向追訪11位重量級講者。
功成不必在我
作者:梁天卓2018-03-11
近日看到不少支持全民派錢和反駁反對派錢的言論,有不少都「似曾相識」。有朋友因此為我們感到不值。
網絡中立對Netflix百利而無一害?
作者:梁天卓2017-12-17
網絡中立原則的支持者認為,在沒有網絡中立的世界裏,互聯網供應商會橫行霸道,網絡使用者會慘被剝削,最終上網會變成收費的有線電視一樣。
徐家健:Uber共享經濟的威力何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11-20
香港目前還沒有關於共乘汽車的研究,我希望政府會進行相關的研究並盡量從中得益。
學者:我睇錯了樓市
作者:曾國平2017-06-11
做學術的預測錯誤就要承認,承認完再去了解錯在哪裏。
為共享經濟下定義 是無謂之舉
作者:梁天卓2017-05-28
作為KOL或時事評論員,強要為各項經濟活動分門別類卻有點無謂。
經濟學者徐家健:退保可行有數得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06-08
「除了計數之外,我們應該想,一個像樣的社會,是否要給老人家一個有尊嚴的生活呢?」
徐家健教授:共享經濟的三個條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10-17
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觀看,共享經濟就是一種「不在乎曾經擁有」的經濟模式,即連擁有也不需要。這其中有一條問題:即使我們不在乎天長地久,但從何時開始連曾經擁有也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