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幫助身邊那些煩惱、抑鬱或情緒低落的親朋好友。然而,即使我們未必具備專業的輔導技能,但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去陪伴他們,依然重要。
亞洲人的社會比較內斂,很少透過擁抱表達關心與愛蘐,希望年輕的父母多透過擁抱向孩子表達愛。
不論在工作及信仰(或個人的信念)上,都應該繼續努力學習及更新,讓自己一直保持在有心、有力及有格的素質,讓個人的教育夢能實踐,亦幫助別人實踐。
有位師傅直言,他不太相信自己的出品真的能送達天國,但他仍畢生致力紮作,希望能為相信的生者帶來一絲安慰。製作、出售、焚燒紙紮祭品均充滿着愛與奉獻。
世間不斷在破壞,若不趕緊用福共聚力量,會壞得更快。就如坐在同一艘船上,風浪大的時候,除駕駛船的人技術要好以外,坐船的人心也要定,大家若亂動,反而會加速船在風浪中翻覆。
艱苦的環境,能建立廣闊的胸襟,培養出頑強堅定、不屈不撓的意志力。
做到顧客已經説出來的,不算稀奇;能預計並滿足還沒有開口的,方算精妙。身為過門的客人,雖然沒費分毫,得到的正是恰到好處的關懷和舒適,下次再來能不入住嗎?
我們的社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關懷和溫暖。但是,我們更要明白,自救才能救人,自己也盡力才能對得起別人的援助。內心豐盈的人,眼睛永遠清澈明亮。遇事不會放棄,努力前行。
原來真正「妙手回春」的機會是很少的。醫學不能消滅一切疾病,從醫學產生的那一天起,就註定「希望」與「遺憾」並存。
在人生的旅途上匍匐前行,我們常常忽略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阿姜布拉姆的人生哲學讓我們明白:重點在於過程而非結果。
除了知識和才能之外,我們甚少聽到父母在道德/品德方面有特定的要求和「訓練」;因此筆者嘗試在這裏談談「究竟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及「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孩子成為這樣的人?」
用心關懷,這是最好的感化教育。
據教育局2017年的統計,由2011-2012至2015-2016五個學年期間,每年大約有1,600至1,700名屬缺課7日或以上的小學及初中學生,而且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