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的首要任務就是為服務本地學生與大學,題目內容當然應該有適量的地方色彩,然而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國際城市,這個城市的特質正好透過DSE來推廣。
今年,5名考獲7科5**經JUPAS派位的文憑試狀元,4名獲香港大學取錄,其中3名將入讀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另一名則獲取錄入讀工學學士課程。
IB適合我孩子嗎?答案視乎家長採取那種教育信念:先天決定論還是後天培育論。若是相信「因緣天註定」,IB可能只適合上帝的選民。
你或會問,高材生必定適合讀醫或行醫嗎?我覺得成績好固然是先決因素,畢竟這是關乎性命的學科。我相信先要有醫術,才能談醫德。但同時,適合行醫與否也視乎個人的性格與能力。
理論上,考好公開試,必須經過艱苦學習,能力稍低的,更要不停操練。基層學生黃卷青燈,夙夜匪懈,為的是爭取人生可能是唯一的階級轉移的機會。
若是香港有足夠的大學學位,可以容納更多的本地大學生,又能大量吸引多種來源的學生。關於收生的爭論就會變得不必要。
聯招入學的比例,雖只是一個小小的數字,但當中卻反映了一個很複雜的教育結構問題。
每年大學聯招放榜,當是檢閱應屆考生的情緒智商及逆境智商,家家有求,對政府而言,也實在有責任,考慮要從中減省甚或剔走哪些短期或長期困擾未來考生的舉措。
中學學習目標尚有中學文憑試之類,但在自由學習、學問寬廣的大學進修,學生容易迷失方向,或對前景疑惑,或恐怕因學習借貸而負上一身債務,最後適時抽身引退,掀起大學退學潮。
假如大學收生更多地考慮分數以外的因素,情形會很不一樣,社會的文化也會有改變。
認清個人成績位置,計算個人成績的優勢、比對去年同類課程的3/4位成績數據,千萬別小覷任何取錄細節。